近日,广东省某地8名“躺平式”干部被调整的消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并非“躺平式”干部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近年来,多地设置“蜗牛奖”亮剑“躺平者”。“蜗牛奖”颇具新意,就像影视行业的“金扫帚奖”一样,表面上是一种奖励,实则是一种鞭策手段。
“蜗牛奖”颁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以“负面激励”机制解决干部作风问题,把那些像蜗牛一样“懒散慢浮拖”的“躺平式”干部请上领奖台,刺激和鞭策“获奖者”红红脸、出出汗,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蜗牛奖”的设立不是为了故意惩戒谁,而是为了倒逼干部担当作为,不仅要让懒政怠政者无所遁形,更要让“获奖者”知耻而后勇。
但要想让“蜗牛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做好“后半篇文章”。不能“只惩不罚”,要用好“考核”戒尺,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处罚,让“获奖者”不仅“丢面子”,更有可能“丢位子”,以强化力度,防止出现“当场懊恼不已、事后抛诸脑后”的乱象;也不能“光说不做”,要敢于拉下面子,不能开了人情的口子、走了关系的后门,让“蜗牛奖”沦为一纸空谈。
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这就要求“获奖”的个人或单位,必须“奔跑”起来,改掉“蜗牛式”作风,对标对表相关要求,积极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变压力为动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用靠“蜗牛奖”来倒逼,要靠苦干实干来赢得百姓的口碑,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办事员”“服务员”。(府谷县委组织部: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