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着眼全局,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论述,激励着每一位党员干部,催促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磨砺自我,勇攀高峰。
筑基固本,培训机制显神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基础的理论学习到前沿的政策解读,从历史的深刻反思到未来的前瞻布局,培训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决定》强调的“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正是为了从根本上夯实干部能力建设的基石,确保每一位干部都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训的全面性,更要突出其实效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干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让每一位干部都能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不断成长。
专业精进,实践锻炼铸辉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业训练与实践锻炼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专业训练能够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能够迅速作出准确判断,有效应对;而实践锻炼则能够让干部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锤炼出过硬的本领与顽强的意志。《决定》提出的“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正是为了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干部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干部队伍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谱新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干部能力建设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决定》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正是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合作贡献力量。此外,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确保干部队伍始终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强保障。(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 张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