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观《典籍里的中国》有感:淬炼“三心” 争做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
时间 :   2024-12-03 10:3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顾德政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2021年2月12日,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截至目前,节目已更新至22期,涵盖《史记》《尚书》《永乐大典》等历史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和影视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古今”时空对话,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中华历史跃然于心。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一部部传统文化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也是我们与先贤的精神接续。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在优秀文化典籍中品茗为政之道、汲取先贤智慧、探寻人生意义,时刻淬炼“初心、恒心、决心”,用实际行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履践致远中实现人生价值。


品茗典籍里的信仰,淬炼“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的初心。中国纪传体断代史书开山之作《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经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记述了230年的西汉历史,也彰显着班家两代人不辞辛苦、遍修史书愿为后世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的初心使命。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党未来事业的“生力军”,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精神信仰,永远牢记“为民初心”,要自觉扛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将汗水流淌在基层一线上,将热情挥洒在火热的干事创业舞台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干好工作、干成事业,永葆一颗为民服务的信仰初心。


品茗典籍里的奋斗,淬炼“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恒心。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是明永乐年解缙、姚广孝、陈济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永乐大典》。《典籍里的中国》以“两脚书橱”布衣都总裁陈济为第一视角,以其一生爱书、立志、得愿修书为主线,讲述了其在面对编纂过程的坎坷与艰辛,被火焚烧原稿的沮丧时,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与坚持不懈的恒心,同编修众人造就“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的壮举。新时代青年干部身处实干奋进的伟大变革时代,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为人民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办成每一件大事,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诠释党员干部的“成就感”,努力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品茗典籍里的拼搏,淬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涵盖“天问”“离骚”“橘赋”等作品。《典籍里的中国》用“天问”开篇,通过屈原与“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展现了中华民族一代代人勇于拼搏、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决心与毅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广大青年干部,要时刻秉承“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既向那些奔跑在创新前沿的“赶路人”致敬,更要做好新时代的“赶考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领会党的最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自觉地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强化改革创新的思维、理念、方法和实践。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在担当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在突破中得成效,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用推动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务实行动,全力做一名“求索”路上的新时代奔跑者。(山东省乐陵市委组织部:顾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