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的思维有两套系统,系统1是本能的反应,系统2是有意识的思考和计算,两个系统互不相同,却是在相互印证中相互促进。这让我想到工作中的快与慢,快是每个人都追求的显性工作目标,它意味着高水平、高效率;慢是必然要经历的隐性积累过程,它意味着日复一日、久久为功,两相结合才能大有裨益。
要舍得下按部就班的“笨功夫”。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每个人都想用最快的时间做到最好,要实现这两个方面往往没那么容易。于是有人找捷径,用别人“看起来”好的办法,可是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好像收效甚微,甚至画虎成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忽略了看起来简单易行的办法背后看不到的尝试、积累和付出。即使是简单的任务,也需要思考,以办公室工作为例,收文、办文、发文,都是再日常不过的小事,如果不能下“笨功夫”,就做不到精准快速完成。这些过程会让我们调动思维中相关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再次加工,然后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再复盘反思,优化提升工作的方法,才能看起来轻松又快捷。因此,按部就班的“笨功夫”,其实才是最大的捷径,是提升工作必不可少的慢过程。
要勤于下艰苦卓绝的“苦功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工作中大多都是所谓按部就班的“小事”,也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不断积累的小事中,练就了多做、多想、多干的真本领。以写文章为例,人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尤其是综合文稿,需要先确定总提纲,再确定小枝节,最后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可供领导决策的报告,整个过程看起来枯燥乏味,这期间需要撰稿人专注于一个领域一个地区的现状,坚持不停打磨雕琢和推敲,直至成稿,如果坐不住自然也就写不出。“推敲”的故事家喻户晓,但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似乎不愿下推敲的苦功夫,这恰恰是忽略了,没有深厚的基础,难以长出未来的枝繁叶茂,没有日日月月年年的扎实积累,难以书写灿烂的精彩篇章。
要勇于下笃定实干的“慢功夫”。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工作中能够铺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懂得深入认真打磨而且有勇气等待,终究会干出特色干出亮点。曾经的一件小事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时时提醒我凡事不能从开始便只想着捷径,慢下来、想清楚,结果反而更快更稳更准。一次会议需要通知的部门较多,负责下通知的是一位入职不久的新同事,采取了一个“聪明”的快办法,利用了上一年度同类型会议的参会范围,而且没有再次核对,看起来完成的很快,但最终因为两个年度的微小变化,致使有的部门没有被通知到。其实,这就是一味追求快陷入的盲目和浮躁,挨个录入或者逐个核对,看起来是又笨又苦的慢功夫,但是其实是沉着稳重的务实之举,是为了确保不出问题而付出的努力,是躲在显功背后的潜功。工作其实就是这样,要勇于坚持笃定实干,乐于下“绣花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稳准细实快的高度。
“笨功夫”、“苦功夫”,以及坚守的“慢功夫”,看起来和“快”想去甚远,其实能够做到实属不易,只有走过了“慢”的过程,记住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才能知道下一步走向哪里,才能让行动不偏航,最终取得“快”的成效。(山东省桓台县委办公室: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