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时间 :   2022-12-22 09: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治理是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实现共建共治基层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心剂”。
 
法治为根,夯实强国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营造安全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一是就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培养群众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聚焦平安乡村建设,依法开展打击各种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专项行动,保障基层长治久安。基层法治建设是推进和谐乡村的必由之路,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维护基层的稳定与安宁,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德治先行,激发建设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各级党委政府应通过引领乡村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地民风民俗进行有机融合,让不同地区的群众能从当地的风俗习惯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二是加强警示作用,选取一批失信失德的真人真事倒逼立德,使农民身边事成为推动德治建设的鲜活教材,引导基层群众真正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增强乡风文明“软实力”,全面激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动能。
 
自治为本,找准治理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基层自治是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核心,增强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是乡村自治的根本目的。因此,基层组织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充分激发群众自治的能动性,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组织建设,要推进乡村自治组织不断优化和发展,完善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基层组织可以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作为特邀员,共同参与到制定和完善本村规章制度,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和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从核心处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秀塘乡 石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