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正因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才使得贵州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变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书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一是充分利用先天民族优势,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力量之源。贵州省境内,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54个民族均有分布,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18个世居民族,除此之外,还有存在少数民族名单中部分特有民族——穿青人。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本土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2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一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4位,人口比重列全国第5位。在全国命名的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贵州占3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民族大多创造了专属于本民族语言、文字、图腾和信仰。将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对世界的探索,传递给后人不断传承和发展,隐藏加密在各自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中。然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如何挖掘破译出各民族文化宝藏,更好的为中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是增加认同感,为民族和睦之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充分利用我们自身优势做好推广普及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在全省境内按照少数民族地区鼓励少数民族文字工作者推广本民族语言及文字。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共建多彩贵州,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从江县总工会办公室:吴运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