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坚守教育初心 播种幸福快乐——王姿姣老师的幸福教育
时间 :   2019-11-19 11:0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李希贵校长说:“如果一个老师自身感到不幸福,他就不可能塑造出幸福的心灵,就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
湖南省衡东县洣水镇迎宾完小语文老师王姿姣一直践行李校长的话。她曾是妙龄少女,却不会涂脂抹粉;她也是家庭主妇,却不会讨价还价;她还是中年妇女,却不会玩牌跳舞。24年的光阴,从甘溪中学到迎宾完小,八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任青春的消逝,一任物欲的横流,一任名利的诱惑,她痴情坚守着教育初心,用大爱的明灯照亮了万千学子的希望,她收获着幸福和快乐。
 
                     “王老师,下节还上语文课吗?”
 
孩子们最喜欢王姿姣老师的课。每节课他们都上得兴致勃勃,乃至下课了,还兴犹未尽,缠着她问:“王老师,下节还上语文课吗?”若是赶上王老师出差,三五天不回来,孩子们就会急不可耐,望穿秋水。一次,他们竟然联合写信送到校长室:“王老师,我们想你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其它班的课上到我们前面去了,你快来啊!”孩子们升入初中,要换其他老师教了,却还是舍不得离开王老师。
究竟是什么魅力让孩子们如此依恋王老师?迎宾完小老师们都知道,是她的语文课!那是多么充满诗意的课堂哟!
  
那课堂充满笑声。王老师给自已有个规定,每节课都要让孩子们笑上几回。有一次,一位女孩子因为肚子痛,妈妈叫她在家休息,可她硬是不肯,说今天有王老师的语文课。妈妈无奈,只得请她上课时不要大笑,孩子说:“那就难了哦,因为王老师上语文课,不笑都由不得你哦!”
  
那课堂灵气飞扬。孩子们在自学阅读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疑难,在求新求异中让思维飞扬。课堂上听到最多的问语是“你还有什么看法”?最多的答语是“老师,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王老师的课成了思想的诞生地,思维的赛马场,观点的集散港。
  
那课堂高效实在。导入——自学——探究——交流——拓展——练习,环环紧扣,步步为营。教学内容上下勾连,纵横捭阖,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非常注重拓展,她让学生自己搜集素材,自己出题目,考自己,考同学,考老师,激活了学习的主动性。
  
听过王老师课的人总喜欢用 “收放自如”、“轻松高效” 、“炉火纯青”等词来形容。可谁知,这背后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王老师回首1995年刚参加工作的那阵子,她每天自觉补习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对每一堂课,她都要在床铺上过上两遍电影:课前的“预演”,课后听“复盘”。导入、铺垫、展开、练习……力争做到最优化。床头放着的纸笔,随时记下想法。时间长了,她患上了失眠症,整夜整夜睡不着。
功夫不负苦心人。三年后,学校指名由她给县教育局领导上一堂语文“阅读教学”汇报课,课上要穿插电影情景和音乐插曲等内容。她上得精彩纷呈,得到领导高度评价。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她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继续向名家学: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她都奉如珍宝。教育名家的理论给了她无穷的智慧,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王老师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以情促学,以趣激思,以新启智”的教学风格。她所教的班级名列全县前茅,在县小学语文知识阅读和作文竞赛中一枝独秀。
  
                      “王老师,你那么轻言细语,怎么管住学生的?”
  
听过王老师课的人,曾经不止一次这样问过她。
  
工作24年来,她一直担任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上一直沿用轻言细语和谈话的口气上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哪怕一丝丝讲小话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而她,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够制止。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师教得也轻松。
  
何以让学生那么听话?用王老师的话说:优秀是教出来的。新课改背景下,有专家说,不必要求学生太规矩。王老师没有苟同,她认为小学教师主要任务,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学生做守规矩的人。她坚持与副班主任合作,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把她丰富的管班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一个个年轻的班主任,形成教育的合力。
  
她认为好孩子是教出来的。每接收一个班,她都不忙着上课,总要花上几天时间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并通过讲解、示范,体验等多种方式宣传这些班规。对班规的执行情况,她组织学生严格监督,通过培训小组长,落实到位。
  
她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她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对孩子们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她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小纸片(上面印有精美的图案)、小五星等。哪一方面做得好,奖张纸片,五张纸片换一个小星星,贴在墙上。让学生时刻受到激励。王老师有各种让人着魔的语言,受表扬的孩子心如蜜甜,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你喜不喜欢我?”“老师,我做得好不好?”“明天有语文课,我要早早睡。”老师的影响到了极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王老师精心的调教,使她班的学生迥然有别于其他班,课堂上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课外自觉学习,主动钻研。老师不在的场合,他们组织得井井有条。校长检查完全校早读后说,做得最好的是王老师班,孩子们都在值日班长的组织下开展晨读。

                    “王老师,你可以做我的妈妈吗?”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王老师一直践行的一个理念。她常说,一个后进生虽然只是班级的十分之一,但却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因此,转化一个后进生,等于救活了一个家庭。
  
谢普宁父母离异,四年级那会,因为家庭原因,经常不说一句话,王老师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一次因上课玩小动作答不出问题,受到批评,长哭不已。第二天答对了,王老师表扬了她,给了她礼物。她激动不已,缠着王老师:“王老师,你可以做我的妈妈吗?”王老师说:“我已经是妈妈了,有了自己的宝宝,不过我能像妈妈一样对待你。”之后,王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她,打开了她封闭的心扉,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陈文科发育迟缓,四年级时,鞋子穿反,丢三落四,不认识拼音,连100以内的数都不会数。王老师在课堂上对他格外关注,一有好表现就给礼物,一有好成绩就大力夸奖。一年后,他终于赶上了正常学生。
  
曾佳豪,顽皮生。在班上称王称霸,上课随意走动,竟然还骂英语老师。家长拿他没辙:“我这个儿子我是拿他没有办法了。”王老师没有撂下他,看他特别喜欢语文课,就及时开导他。他很受感动,主动给英语老师认了错。在以后的教学中,王老师又针对他的个性特点,时时留意他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还与班主任商量,让他担任班干部。一期下来,他被评为“三好学生”,成绩进入班级前几名。
  
王老师对差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认为,已有的差生必须转化,万万不能在自己手下产生新的差生。通过探索,她认为转差的主阵地应该放在课堂。
  
她的课都是以差生为起点设计的,课堂上让差生勤尝试、勤思考、勤发言,保证最大程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她采用了“三步过关法”,即优生过——中等生过——差生过,从而以好带差,人人过关。对特差生,她不厌其烦地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做模仿题,拓展题,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正因为她抓得细,所以她班差生面控制得非常好。学生进入初中,乃至高中、大学,都念念不忘她的恩情。

                                  “王老师,教案那么简单,你怎么能上那么多内容?”
  
这是实习老师的感叹。
  
作为年级组长,王老师要组织高年级的语文教研,还要指导实习生的工作。近些年来,她紧紧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环境中,如何实施高效教学,卓有成效地组织课堂会诊、案例评析、教学讲座、论文评比、业务竞赛等,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青年教师不会忘记那一次次艰难的“磨课”。“讨论——试教——示范——讨论”循环往复。王老师是个完美主义者,任何一点瑕疵都不放过。有时,一个问题要反复许多遍,直弄得她口干舌燥,眼冒金花。因为她苦口婆心地指导,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经她指导的宾丹、王伶俐获得县级语文教学竞赛一等奖,向丽琼获得省级语文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实习老师不会忘记那一次次的精雕细琢。刚走上讲台,上课抓不到重难点,只知道死背教案;迷信多媒体课件,只知道操作电脑;不善于组织教学,课堂犹如一团乱麻。王老师一一给她们指导。“备课——指导——听课——评课”都是王老师给自己的规定动作。教学设计一处一处抠,课堂教学一点一点评,作业批改一题一题讲,工作量加大了数倍。有的老师打趣道:“给你个快活工,都不晓得享受,自讨苦吃。”王老师付之一笑:“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看着她们出错,不讲讲心里过意不去。”
  
“王老师,教案上那么简单,你怎么能教出那么多内容”“王老师,‘高效课堂’原来是这样开的”“王老师,改作业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学问”……看得出,实习老师在迅速地拔节吐穗壮籽。难怪她们感叹道:“读四年师范不如跟王老师学两个月!”
 
                                         “我播种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王老师在日记中常常这样问自己。
  
无庸置疑,王老师从甘溪中学到迎宾完小的24年,是她的事业走向辉煌的24年,她培育了上千的优秀学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她带出了不少青年教师,让她们展翅奋飞,翱翔苍穹。2017年、2018年她两度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她指导学生所写的“我的读书日记”已引起省、市、县教育部门的极大关注,正准备结集出版。她辅导的学生作文已有60多篇登载到小学生导刊网上后,人气爆棚,点击率被不断刷新。
  
然而,荣耀的背后却是无尽的辛酸。
  
王老师从小体弱多病,父母曾担心养不活。参加工作后,老师们都还笑她:“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纤弱之躯,却承拉着繁重的任务:大班额教学、教师培训、示范课、听评课等。有时和领导搭档,外出还要顶岗,艰辛程度可想而知。24年来,她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出公差回来后一定要把课补上。她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上。所以人们至今笑她不会讨价还价,不会打牌娱乐。
  
她常说,自己欠亲人的太多了。父亲患矽肺病的时候,作为离他最近的女儿,却做得太少。父亲在南岳住院的日子,她每天都是换了课,上完课,改完作业才去。
由于工薪微薄,老公一直埋怨,别的老师都搬进了豪宅小区,她们至今还住在棚改区。由于常常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王老师患上了失眠症、胆囊炎和美尼尔氏综合症,只要稍有劳累,就会眼冒金花、头晕目眩。
  
一次,她正为学生批改作业,突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学生吓得目瞪口呆,齐喊:“老师,老师,您怎么了?”王老师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老师们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只见她脸色铁青,呼吸急促,额上汗珠滚滚,衣衫尽湿。医生检查后说:“王老师是过度劳累,导致胆囊炎和美尼尔氏综合症并发。”出院后,医生特别叮嘱她,万不可再劳累。
  
可是,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时,她又把什么都忘了。她像一匹开足马力的汽车,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骆驼,像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只顾向前。也不知晕了多少次,也不知倒了多少回,但她从未退缩。由于时常晕倒,她生怕吓着孩子们。所心讲课时,尽量不离开讲台,一旦犯晕就死死撑着;辅导时,尽量不离开桌子,一旦犯晕就牢牢靠着。人们常常为轰轰烈烈的壮士而击节,殊不知,这种平凡中的坚守更伟大。
  
看着王老师,总让人想起朝圣的藏民,他们一路三跪九叩,只为到达心中的圣地——拉萨。高山阻挡不了他们,风霜动摇不了他们,贫病阻止不了他们,虔诚的信念使他们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动力。王老师难道不是这样?她24年所做的,实为坚守教育的初心,给孩子们播种幸福和快乐!(王姿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