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新华网发表了一篇题为《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的文章。文章讲述了 91岁的老兵李延年为党和国家默默奉献的一生。解放战争中,他冲锋在前、英勇无畏,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与国民党军拼刺刀,在湘西的山势险峻间和土匪“掰手腕”;抗美援朝战场上,他镇定自若、领导有方,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凯旋归来后,他甘于奉献、扎根基层,继续投身国防事业,主动扎根祖国南疆边陲。
“荣誉属于所有烈士”。这是老兵李延年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呀,无数烈士的鲜血才换来今天的和平!这荣誉当然是属于他们的。但不管是镌刻在石碑上的烈士还是像李延年一样至今仍默默奉献的老兵,他们都该值得尊敬,荣誉是属于所有战士的。在李延年家中,最常见的植物是仙人掌和三角梅。这些植物亦如李延年一样顽强并且带着韧性,有着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压不垮的气势。回想当年,李延年参军前往东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严酷恶劣的环境却和纪律严明的队伍形成强烈的反差,冬季没有冬衣服,他们从不入户打扰群众;部队没有粮食,群众主动送粮但必造册登记,承诺奉还。这种根植于人民的精神,让解放军备受爱戴。
从前往东北参加解放东北战斗到辽沈战役阻击堵住廖耀湘兵团再到平津战役、湘西剿匪,李延年毅然决然的都铺在战斗的第一线,勇猛直前,无所畏惧。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被提升为志愿军某营7连指导员的李延年才转战“幕后”,继续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在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的过程中,李延年巧妙的摸清楚敌军炮击规律,趁着炮击间隙,与敌人搏杀,最后终于夺回了失去的高地。抗美援朝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悲壮的,虽然李延年夺回了高地,并带领官兵坚守阵地,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为什么他们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可能是那刻在血脉中的为民精神让他们前仆后继吧!
根植于人民的精神是热血的、是淳朴的、是不可战胜的。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建设国家中这都带给李延年无限的动力。虽是迟暮之年,但他仍然发挥着光和热,将为人民服务的光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所有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都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这样的荣誉属于所有烈士,同时也属于李延年。讲述战斗故事、传承战斗精神,始终保持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的革命本色,这样的红色教育讲座让李延年乐此不疲,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中秋节前夕。在广西军区军史馆烈士墙前,一次驻足的凝视、一遍深情的轻抚、一个标准的军礼都无不诠释着李延年对人民这片沃土爱得深沉。(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