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云南省凤庆县委组织部:鲁文侯)为了在乡村治理中有效调动起各方力量,充分体现事情有人管、共同议、齐心治,凤庆县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在“三讲三评”中融入“百岁老人讲村史”“扶贫干部讲政策”“振兴规划共同议”“陈规陋习大家评”等内容,分片区开展“三讲三评三看”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看结合”丰富讲评内容。将“三讲三评”与乡村振兴、明白人培训等村级工作相结合,用讲评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讲评实效。如,三岔河镇康明村、郭大寨乡团山村在“三讲三评”过程中,开展“讲政策,讲发展,讲感情”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扶贫工作队给贫困户宣讲脱贫政策,教师宣讲教育帮扶政策,家庭签约医生宣讲健康扶贫政策等方式,让群众了解脱贫政策,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用群众身边人来做群众工作,提升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腰街乡民安村结合“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在讲评会议上组织群众代表、贫困户参与7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和自然村村规民约讨论、制定,确保自然村村庄规划可行、群众知晓,自然村村规民约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凤山镇等上村结合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在讲评会上邀请建筑施工、装修装饰等“土专家”为群众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务工收入。雪山镇荒田村结合实际开展“百岁老人讲村史”,老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阐述了作为一个农村人要如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感恩教育,引起大家的共鸣。小湾镇小湾村结合 “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将全县查处的涉黑涉恶案件进行宣讲,引导党员、群众与不法行为、不良现象作斗争。
“看警示”晒出讲评账单。将“三讲三评”工作与村史室建设相结合,在村史室中设立红黑榜,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参观,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同时,结合人居环境提升、摒除陈规陋习等工作,在讲评会上开展群众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写入红黑榜。如,小湾镇三水村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农户卫生环境评选,评选出本小组卫生最好和最差的农户,对最好的给予表彰,最差的进行批评,并纳入村史室警示室。腰街乡民安村结合“三讲三评”,开展“洁净卫生文明户”评比挂牌,对连续3次被评为“卫生户”的农户进行“农村家庭卫生示范户”挂牌,并将“三讲三评”测评结果、“洁净卫生文明户”评比挂牌结果在村史室进行公示,促整改提升,接受群众监督。凤山镇等上村每季度评定“五好”示范户,在村史室光荣榜中公示或在会上通报,彰显榜样的力量。在村规民约中罗列出何为陈规陋习,对违反者在警示村史室板块予以公布或会上通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村美、民富、人欢乐”成为主旋律。
“看实效”考量讲评结果。通过看结合、看警示,在讲评会上检验实效。一是看三讲三评实效。通过讲评结果进村史室,并在下一次讲评会上报告整改情况等措施,使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贫困群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正面引导催生动力,反面教育督促整改的效果。通过开展“三讲三评三看”,加深了广大困难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感情,筑牢了广大困难群众感恩、知恩思想的基础,补齐了广大困难群众思想上、意识上、能力上的短板。全县上下逐渐形成了“人人自强不息,个个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家家增收致富、户户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处处体现和谐”的浓厚氛围,广大贫困户真正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再到“我能脱贫”的转变,全县共有556户脱贫户被省市县表彰为“光荣脱贫户”,涌现出周自华“身残志坚脱贫”等一批先进典型。三岔河镇康明村脱贫户杨明华在2019年第一季度讲评会上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党和国家,感谢驻村干部和帮扶人的帮助,我们现在有了产业保障,自己外出务工也增加了收入,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大家不愁吃、不愁穿,住房、看病、读书也有了保障。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靠大家互相帮助,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二是看意见建议办理实效。针对讲评会议中群众对“乡村振兴村庄规划”、村干部、工作队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清单,销号清零,并通报完成情况,促进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履职,检验履职成效。凤山镇等上村通过讲评会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倒逼工作队员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掌握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围绕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等,做到“户户清”,对全村95户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下好进村入户的苦功夫,练好因贫施治的硬功夫,做好一户一策的细功夫。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丰富了农村工作经验。三是看脱贫实效。会上,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环境脏乱差、不赡养老人、故意隐瞒收入、“等靠要”思想突出、争当贫困户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由贫困户自己阐述怎么改,由参会人员对贫困户整改效果进行评议,促使贫困户短板整改有实效。如,雪山镇荒田村鲁下小组通过“三讲三评三看”的开展,过去垃圾满天飞、牲畜粪便满大路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取得了良好的实效。通过加入“三看”措施,“三讲三评”工作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达到了“用讲评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讲评实效”的效果;同时,深化了群众和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的沟通,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8221户7025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69%下降至0.78%,5个贫困乡(镇)、15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