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莺舞诗翩》题名记
时间 :   2019-07-31 20:5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大哥今年满六十,欲将诗集编成书;
我想应景和一首,无奈心中没有词。
 
大哥今年六十,长我九岁,自我记事起,大哥写得一手好字,便成了我心中崇拜的“偶像大哥”,那个年代时兴学校贴大字报、墙上写标语、门上糊对联,甚至山坡、田墈也不放过,因此到处都是他的墨宝,就连乡政府开个大会,发个纪念品,如杯子、脸盆、桶子、热水瓶,上面“XX纪念”那几个字,有好几次都是请他去写的,可见他书法水平不是一般的好,知名度也不是一般的高。
 
相较书法让我更景仰的是他的音乐天赋,因为写字我家是有“根脉”的,湘乡人翻古说合塘挑大粪的都会写对联,说的就是我家祖上,我家几个叔叔以及兄弟姐妹的字也都不错,其中邵阳大叔更是跻身省书法协会,似乎比他更胜一筹。然而大哥的音乐天才在整个大家族却是无人可比,他对乐理无师自通,他的嗓音雄浑嘹亮,担当乐队指挥时那个慷慨激昂,灵动活脱,真是如痴如醉......更让我痴迷的是看他拉二胡、吹笛子,二胡拉得时而萧瑟缠绵时而神采飞扬,竹笛更是吹得清脆嘹亮、余音绕梁......说实话,小时候我也跟他学过,以为是他没教会,后来自己干工会,专门开了培训班请专业老师教,才知道自己根本就是属于教不会的那种。
 
当然,在那个年代要成为让人敬重的“大哥”,更重要的还是学习要好,七七年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对没有家庭背景的人来说,差不多成了跳出“农门”的唯一渠道,因此那个时候也大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风。大哥的学习应该说是很好的,尤其是作文,那可篇篇都是范本,数学也不错,到现在还比我强,可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他的第一届高考还是落榜了,不过在当了一年代课老师之后,最终还是发奋考上了,而且是和二哥同一年上榜,一家一年出两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可真是稀罕事,名震三乡,弄得后来我走到哪,别人都说一看就知也是大学生胚子,当然我后来在这乡亲的激励下也不负众望考上了“青砖”(轻专),总算没让别人看走眼。
 
然而如果光有这些,大哥也顶多只能算是博学多才,未免少了点精气神,大哥真正让我精神上臣服的是他竟敢“抽烟”。大伙你们要知道当年曹部长(老爸在乡政府当了一辈子的组织部长)对子女管教之严可真是威名远扬,不妥,应该是不扬自威,可大哥还竟敢抽烟,就凭这,他就不止是我血缘上的大哥,更是我精神上的英雄,江湖上的“大哥”,不也是这样树起来的吗?
 
好了,言归正传,“大哥”的“江湖”自然会有人传说,现今他的诗集即将付印,我总得为他做点什么吧?既然和诗没有词,那么作序?感觉又没那个功底。编辑排版?这个我家毛哈的强项,不抢她的“饭碗”。好在她点醒了我——大哥的诗集还没有正式的书名。一开始叫“花甲诗萃”,这个明显显老,被我一口否决,在大家眼里,大哥的印象就是一“顽童”,那句“游历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写的就是他。后来改成“远能诗集”,这个又太直白太平淡,淡得没一点咸味,没法体现大哥的精神气质和丰满人生。再后来集思广益来了个“远山活水逸兴集”,与内容倒是贴切,但总觉得意境和神采还差那么一点点。
 
大哥的诗集分五个部分,有:咏颂篇、地学篇、感怀篇、亲情篇、赏读篇,我一口气读下来,感觉一下子就读懂了大哥的人生,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伟人的缅怀,对山河的赞美,对时代的讴歌,对专业的执着,对地质的挚爱,对风物的感怀,对乡情的眷念,对家人的呵护,对亲人的激励......每读一次,大哥的那一首首诗词就会象一只只小鸟、一个个音符在我面前跳跃起舞,扇动着翅膀,时而掠过田野、时而深入山林、时而拂过水面、时而冲上云霄,传递给人们工作的激情、生活的喜悦、生命的礼赞......这时候我脑海里忽然冒出两幅画面,一幅是大哥小时候教我念毛主席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另一幅是八十年代燕舞小子苗皓钧为燕舞收录机做的电视广告——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我觉这两句诗词和歌词正是大哥人生最好的写照,有诗、有歌,有情、有调,专业领域更是游刃有余,大哥名字正好也是“英武”,将他的诗集定名为“莺舞诗翩”岂不成了神来之笔?
 
好,就这么定!大哥,不好意思,你既然退休了,就让小弟来做一回主吧。哈哈哈......(曹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