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桑榆未晚 乐善有为——访中华姓氏高级谱牒师黄千忠先生
时间 :   2019-07-31 07: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记者 黄和平)已进入耄耋之年,前两年因患中风,至今还未痊愈,但时时刻刻牵挂着敬老院的老人,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痌瘝在抱的情结,始终挥之不去,他就是中华姓氏高级谱牒师——黄千忠老先生。
继先人遗志 与族谱结缘
黄千忠与族谱结缘应追溯到1980年,当时台北市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黄清源(原台北市淡江大学校长)找到黄千忠的叔叔,建议他写一本南安埔头黄氏族谱,叔叔去世之后,黄千忠便继承了老人未尽的事业,踏上了收集族谱的漫漫长路。起初他从大陆到台湾等地,仅寻找黄氏族谱资料,了解黄氏家族信息。自2006年起,他拓开眼界逐渐重视收集各个姓氏的族谱。欲广泛收集族谱并非易事,贵在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能克勤克俭,将积攒的一些钱都投入于收集族谱的事业上。为收集族谱他不但耗费50多万元,而且还费尽心思和体力,并和海外华侨真诚交流而得到部分族谱;他跟老婆二个人跑遍了浙江、四川、南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发现一本买一本,看到一套买一套。同时利用宗亲、朋友关系,探访印刷厂出版族谱信息,抓住机会求得族谱。功夫不负苦心人,有付出就有收获。实际上所收集的族谱等到书籍,有些是购买的,有些是别人赠送的,有些是经交流所得的,有些是复印后装订成册的。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如今已形成规模。
1999年,黄千忠偕夫人去杭州旅游,在一个古玩摊前发现一套清光绪年间重修编写的黄氏族谱共14本,虽然这套书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破旧不堪,但他却如获至宝,“当时卖主出价2万元,讨价还价了好久,最终同意1万多元成交,当时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我还特意找一同去旅游的朋友凑钱。”黄千忠回忆道,“前几年,有位广东的客人,曾出价10万要买走这套族谱,我没有同意。” 
至今收藏书籍:族谱4800多本,函盖108个姓氏;地市乡志1000多本;包括其他文史资料图书共计6000多本。
 
痌瘝在抱 助人为乐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专设族谱、志书收藏室,并派员协助分类分区域陈列,以便查阅。有了这个文化交流平台,许多人慕名而来找黄千忠帮忙寻根问祖。有来自浙江、江西、陕西、湖北的,有来自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香港等地的。仅2008年,就有200多人找他帮忙寻根。二十几年来要他帮助寻根及谱史对接的多达3600人次。虽有的寻根之旅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查找,但他帮人帮到底,始终不放弃,耐心地委托朋友协查。记者在他记录每个寻根信息本子上看到他写有“助人为乐”的座右铭,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乐善好施 弘扬国粹
2017年重阳节,尽管他目前还未完全康复,未能参加,但他却是念念不忘慰问敬老院之事,距重阳节还有10多天,他就已经和厦门几位乡贤准备慰问之事。据悉,每年重阳节慰问是他们自发组织连续6年之善举。
 
近几年来黄千忠多次参加海内外文化交流和大型全国性的庆典活动,他深知书籍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一代的精神食粮,因此赠送书籍;传承文明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坚定信念,从而激发他一股无限热情。他亲自主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赠送《弟子规》、《二十四孝道》、《百孝文》及国学书籍给单位和个人,累计近2万册。赠送单位有厦门海沧区小学、平和县、惠安县孝道示范村用小学、南安罗东镇、南安芦川文化研究会、向阳镇、梅山新蓝、永春、九都等。仅2015年,黄千忠向罗东镇所有的小学、初中捐赠《弘扬中华文化经典》书籍1万册,并向向阳乡中心小学捐赠1000册,梅山、码头的老人协会学校捐赠5000册。
 
黄千忠热心公益,捐赠国学经典图书的善举,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传承中华美德,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起到巨大的作用。
 
记得有人说“老去的是时间,不老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诠释了“桑榆未晚,为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