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邵阳学院“追寻逝去的记忆”抗战老兵寻访团:杨梦齐 喻梦艳 赖蔚)“祖国使命在肩,任由热血洒抛,换来和平长久,后人铭记功劳。”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儿,革命先烈们曾立下的铮铮誓言还有谁记得?邵阳学院“追寻逝去的记忆”抗战老兵寻访团一行8人,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走出校门,来到向阳街社区退伍老兵杨明庄家中进行走访。聆听历史,用心交流,追寻那段被历史定格的光辉岁月。

(图为今年93岁的老兵杨明庄)
回见杨老 神采依旧 缅怀过往
“国家需要我,我便奋不顾身”这是杨明庄老人反复对志愿者强调的一句话。“在黑暗又潮湿的坑道里,我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我只知道我要守着喀秋莎火箭炮誓死不能让敌人拿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敌人冲上来,我就和他们拼了!”今年已经鲐背之年的杨老在和志愿者们说起这段经历时还士气饱满,有着当年的影子,在交谈中志愿者还了解到,在战争前夕,每位战士都要留下一份遗书,然后在裤子与衣服里到处缝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战士将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战友们便能通过战场遗骸残肢上的字条来辨认战士的身份,然后将遗骸和遗书一同寄回战士的故乡,带着他们的热血与忠魂回到家人的身旁,杨明庄爷爷说得云淡风轻,一旁志愿者的眼中却是湿润的,当这些革命的英雄踏上征程的时候,便已经做好了随时奉献生命的准备,战火可以吞噬他们的生命,但磨灭不了他们心中的红色信仰。

(杨老在为志愿者讲述家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铭记党训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杨老讲述了一个故事,真正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的高贵品质。据杨老描述,由于战争刚刚结束,战区到处是一片荒凉,战士们就靠着山上的树木休息,恰巧,一阵风吹过,栗子纷纷掉落。因为谨记中国共产党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战士们饿着肚子也没有吃一颗栗子,都将栗子收集起来送还给了当地百姓!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扬:中国志愿军好呀,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真的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真是难得呀!杨老与战友们告诉当地百姓,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战士!中国共产党的战士无论身处何地都会谨记党的纪律。志愿者们感悟到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图为杨明庄老人与战友)
坚定选择 党的领导 精神延续
杨老1954年在朝鲜前线入的党,杨老表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给人民带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杨老一再表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领导中国走向美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党!

(图为邵阳学院“追寻逝去的记忆”抗战老兵巡访团与杨明庄老人合影)
今年是建国的70周年,杨老感慨着时间的流逝,也亲眼见证着祖国的成长和发展,杨老羡慕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年代。在家中,杨老的经历也熏陶着自己的儿孙,在儿子去当兵的时候,杨老教导着儿子为什么要当兵,要当什么样子的兵。杨老也同样告诫着志愿者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杨老表示在旧社会的人是想读书还不一定有书读,现在有些小孩有书不想读,在以前晚上在教室中那灯亮不亮还得看“灯的心情”呢!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听着志愿者们满是心酸!不由想到如今我们有这样美好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努力学习呢?临别时杨老还告诫着我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的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要知道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国人走出去才有底气,只有新一代的少年强,国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