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岳阳讯 (何军建 许萍)岳阳县黄沙街镇三和村地处G240东侧,2016年下半年,全县并村改革时,由原再茂、双义、中乔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7.88平方公里,有820户、3341人。
近年来三和村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一个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湘北名村脱颖而出。2019年3月,三和村被岳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岳阳市美丽村庄。
一、因势利导谋发展
抢抓“茶香小镇”创建机遇,立足高起点规划,在致力发展农村旅游业的同时,坚持相关农业产业齐头并进。
规划建村。2018年,黄沙街镇党委政府在全力打造岳阳市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茶香小镇之际,三和村在积极融入茶香小镇的创建过程中,将拥有五星级农庄——黄秀农耕文化园及岳阳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屋场——再茂屋场的三和村融入其中,以茶旅融合为指导,实行整体规划,三和村借此抢占规划制高点。自此,一副以农业产业全面发展、人居环境整体改善的农村新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旅游兴村。依靠茶香小镇创建的强力推动,三和村主动融入茶香小镇核心区,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着力点,致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今年以来,在全力改善再茂屋场人居环境及扩大黄秀农耕文化园土地流转面积后,仅到三和村再茂屋场参观考察的团队就多达200余个、7000余人次,到黄秀农耕文化园体验亲子游的游客突破20000余人次。过去只能出门旅游看世界的村民猛然发现,自己的村庄一夜之间居然也成了旅游目的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强村。三和村在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的同时,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多元发展。在三和村合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全村苹果桃种植面积达2200亩;在新成立的三和稻虾合作社的引导下,今年,稻虾种植面积突破750亩;通过黄秀农耕文化园的激励,湘莲种植面积也达到200余亩。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为农民增收拓宽了路子,2018年,三和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8600万元。
二、整治环境美村容
整治人居环境需要建管并重,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改与财政“真金白银”的投也一样不能少。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近两年来,三和村整合相关项目,着力推动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5月份,随着双义、中乔两片5.5公里村级主干道路的全面白改黑,一条贯彻全村,连接G240和黄沙街集镇,全长9公里、宽约6米、总投资1250万元的沥青路面全面完工,过去简易的3.5米农村水泥路变成了一条精品旅游路。投入300万元,对再茂屋场165户农户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整治,实现全屋场水污分流,过来水污混流、横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全面推进“四房”拆除。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经过广泛动员,凝聚共识,自2018年至今,三和村共计拆除“四房”(空心房、危险房、违建房、零散房)132栋21330平米,“四房”的拆除,为后阶段村容村貌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力推动房屋立面改造。从2018年7月份开始,三和村全面启动对再茂、杨戴两个旧屋场的提质改造工程。根据规划设计,结合本地民居风貌,投入320万元,对两个屋场共计225栋民居实行立面改造,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全面打造精致小菜园。广泛使用本地砖木材料,统一形制风格,采取农户投工的方式,对过来杂乱的农户小菜园实行全面改造,新建菜地围栏6500米。全心打造精品小庭院。三和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村民理事会,广泛动员农户在自家庭院种树栽花,自行打造精品小庭院,截止目前,在全村建成的精品小庭院以达216个。
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全村各组通过户主会制订了保洁制度,成立了环境理事会,制订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清扫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形成了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成立了以自然屋场为单位的乡风文明理事组织,积极落实禁炮限塑要求,用新型电子炮代替传统炮竹,用瓷碗代替一次性餐饮用具,禁止在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建墓地;加强人情歪风、婚丧陋习为主的乡风监管,形成了群众互相约束的监督机制。一些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将村支两委从过来纷繁复杂的大小事务管理中解脱了出来,村民自治在三和村得到了全面落实。
三、乡风文明树新风
要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持续良好的文明乡风来支撑,离不开党建引领,也离不开民俗传承,更离不开村民主体。
突出党建引领。在建设美丽村庄过程中,三和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处处、事事都可见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身影。在三和村拆“四房”的过程中,再茂党支部通过召开支部会议,在全村率先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党员 首先带头拆了自家的“空心房”,一石激起千层浪,双义、中乔两个支部积极响应,不到一年时间,三和村就提前实现了“四房”应拆尽拆的目标。在建设小菜园、小庭院的过程中,同样,都是党员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引领着广大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
注重民俗传承。一个美丽村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在于其拥有健康持久的生命力。在三和村建设美丽村庄过程中,突出民俗传承,“记住乡愁”成为左右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篇一律成为一道底线。好的东西不但不能忘掉,还得继承和发扬。再茂屋场在着重挖掘民俗文化,建起了一个收集传统生产生活工具、展示传统地方特殊小吃系列展示室的同时,面对下一代,还将其赵氏家训进行全面弘扬。传承,使三和村更具魅力。
坚持村民主体。在三和村建设美丽村庄过程中,村支两委严格按照“政府主导、村委主责、群众主体”的原则,在美丽乡村建设、管护及品质提升中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形成了建设美丽新家园的强大合力。该村没有袖手旁观的局外人,每个人都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没有等靠要的乞讨者,都是主动改、积极做的建设者。办理红白喜事时禁炮限塑已成了习惯,实施垃圾分类时变成了自觉,实行庭院保洁三包时已成了责任,推行厚养薄葬成为了一种风尚,村民主体全面发挥,文明乡风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