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警惕基层“减负”被异化
时间 :   2019-05-21 18: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北京市委办公厅发文明确,每周一为“无会日”,每年设定“无会周”,期间原则上不召开全市性会议;在城市副中心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原则上均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到基层调查研究,看问题调研点比例不少于50%。(5月21日 新华网)
 
形式主义害死人。基层干部对形式主义可谓是深恶痛绝,减负呼声一路高涨,都盼望着能够搬掉这座劳民伤财的大山。近期,中央回应基层干部期盼,“重拳出击”、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材料报表”中走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方案、抓落实。北京市委也随即发文明确,基层减负开始动真格,相信其他省市也会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如此种种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实事,基层干部为此纷纷点赞叫好。
 
可以预见,基层减负如果能通过“各级执行”“完美落地”那是件天大的好事,但谁也不能保证,下级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化偏差,如果“下发的正式通知少了,但全在QQ或微信中通知”“督查控制严了,换个马甲又来搞专题调研”“开会时间短了,次数却增加”等等,如此异化操作,都会让好政策大打折扣,基层“减负”也就会“越减越负”,这不是基层干部所期望的。因此,基层“减负”值得期待也需要警惕。
 
警惕基层“减负”变“减责”。基层“减负”不是“减责”,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更好地担起责任、有所作为,千万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侥幸思想,人还没有走出“文山会海”的包围,思想就转到了“休闲养神”的频道。基层“减负”是为基层干部剔除形式主义,时间既然腾出来了,基层干部就应该正确“调频换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努力做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警惕基层“留痕”变“留绩”。形式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材料多、表格多、台账多”,这就是“过度留痕”。留痕可以证明工作态度严谨,但不能说明工作落实到位,在基层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留痕的“度”,切记不能将“留痕”变“留绩”。基层干部要从“材料”“表格”“台账”中转移出来,多下基层,多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少说多干,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警惕基层“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基层减负不能只是种形式,要变文字为行动。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防止“四风”换上“马甲”,“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杜绝“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说一套、做一套“两张皮”的变通现象;方案挂满墙,整改有台账,但问题不解决;专题调研讲轰动,意见措施一大堆,但无关痛痒。若形成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风气,基层负担还是无法根治。
 
全面实现基层减负应警惕“减负”被异化,脚踏实地才能更好的推进工作,提升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效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