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黄剑波 雷厉)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武冈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把夯实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作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取得了较好成效。
抓实“三大责任”,解决安全生产“上热下冷”问题
武冈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原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企业整体实力弱、发展资金严重馈乏,在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上,仍存在着“上热下冷”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武冈市把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来抓。
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年度书面述职、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定了《武冈市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2018年来,该市先后召开5次市委常委会议、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6次安委会全体会议,专题调度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难题。同时,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要求所有市乡领导干部都要按照职能分工,对自己分管领域、联系乡镇和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工作中、会议上的必谈内容和必检工作。如市委书记侯文,近三年就走访检查单位311个次、村组655个及生产经营单位206家次,发现和解决隐患1011条。
二是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三个必须”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明确了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和责任网络。制定了《武冈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季考核、年奖惩”。
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围绕“一必须五到位”,采取培训、辅导、处罚、“黑名单”等系列措施,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抓安全,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管控安全生产“四要素”,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如海螺云峰水泥原来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市长唐克俭主动联系该企业,从硬件建设入手、从制度管理加强,现已成功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今年可望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
创新三大机制,解决隐患排查处置不及时不到位问题
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处置直接关系到安全事故的防范,原来安全生产隐患很难排查彻底、排查出来的隐患也很难及时整改到位。针对这一情况,武冈市创造性地推进隐患排查整改“3533”和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动态消减制度、三项工作下沉制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是创新“3533”工作机制。根据武冈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创新了安全生产“3533”工作机制,即“小乡镇每天安排3人、大乡镇5人、重要安委会成员单位3人专抓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时段保证3人以上对重点安全隐患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盯守,每天以照片、视频、文字形式向市安委办报告工作动态”,主导推动了矿山采掘、城乡消防、道路交通、校车运营、企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用电、食品药品、危爆物品、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使安全生产“检查天天报、问题随时查、整改可视化”, 实现了“五个一批”工作目标:即关停取缔了一批严重违规企业、调整淘汰了一批不符安全条件企业、整顿整改了一批存有隐患企业、加强提升了一批民生企业。如非煤矿山企业,该市自2018年初的31家,通过一年多时间共关停取缔、调整淘汰16家,到目前为止正式生产的仅13家,生产机械化程度、管理水平均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二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动态消减制度。武冈市自2016年开始建立了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动态消减制度,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实行挂图作战、上墙公示,对各乡镇、各单位排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明确整改责任到人、时间到点,市安委办每月根据作战图跟踪落实,对凡未排查出来或排查出来隐患未整改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扣分,每季评比通报,并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是强化“三项工作下沉”制度。即把安全生产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有效提升行政郊能;把安全培训课堂下搬到企业,组织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把安全生产会议开到事故乡镇和隐患企业,督促开会单位,警示参会人员。
夯实三大基础,解决基础安全生产工作薄弱问题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原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越到基础越薄弱,存在人员力量无法保障、物资装备严重缺乏、组织管理很难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武冈市强力推行“三优先“,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是“优先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队伍建”。每个乡镇(街道)按照不少于2名专职人员的要求配足了乡镇专职安全员,强化村级安监员队伍建设在299个行政村、16个城市社区均配备了1名安监员,落实了岗位津贴。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和”一村一辅警“作用,把农村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融入”一村一辅警“日常工作内容,拓展村辅警和村级安监员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巡查员、消防员、宣传员、网格员”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队伍。
二是“优先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硬件设施建设”。乡镇(街道)安监站年工作经费不少于3万元,对其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均按标准化安监站保障落实到位。从2017年起,投入资金1580万元,招聘专职消防队员62名,建成了2个城区消防中队、7个乡镇专职消防队,对消防专职队建成了规范的办公场所、宿舍、器材库、车库,明确乡镇专职队人员经费每人每年6.2万元、每个专职队运行经费每年10万元予以保障;
三是“优先落实农村安全生产和消防救援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常态监管上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各乡镇街道落实“3533”机制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分管领导包领域、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组长包户、党员包个人的全天候、全领域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全市共建有18个大网格、315个中网格、6514个小网格。消防工作上强化专职消防队、乡镇应急救援力量的整合作训和火灾村村联防机制,建成了“专职消防队、一村一辅警、志愿应急救援队”三支力量,统一由消防大队、消防专职队负责执勤训练和统一调度,形成了明显的战斗力;同时要求村村联动、乡乡联动,要求火灾发生后村组干部、义务消防员作为本村初期火灾扑救第一出动力量,在3分钟赶到现场;要求邻村辅警和应急救援力量作为第二出动力量,5分钟赶到现场,要求乡镇专职消防队和应急救援血量在10分钟到场,实现“一方有难、四方响应、指挥通畅、处置及时”的工作目标。
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武冈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形势持续平稳,近三年来,该市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发生亡人和影响较大的火灾事故,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安全生产优秀单位、湖南省消防“安全防事故”先进单位,“3533”工作机制被《湖南防灾》等多家媒体推介。
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杠杠。安全生产一头连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武冈市各级各部门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迅速在全市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守高压红线,铁腕打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生产行为,以对事故隐患“零容忍”的态度,真查、真停、真盯、真改、真验,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细,把安全隐患整治抓早抓小,全力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