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昨天,你过了谁的“母亲节”
时间 :   2019-05-13 22:5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昨天是母亲节,满屏都是对母亲的感恩、祝福和思念。可是你知道,你过了谁的“母亲节”吗?

现代意义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为了治愈战后创伤,抚慰失去儿子的母亲,有个叫安·贾维斯的女士,于1868年创立了“母亲友谊日”,这是母亲节的前身。安·贾维斯去世后,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为了实现母亲的夙愿,寄托对母亲的哀思,四处奔走呼吁,希望创立一个共同的节日来颂扬所有的母亲。最初响应她的是教堂,在她母亲去世的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办了一场哀思活动,随后迅速得到民间和政府的广泛响应。1914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由总统威尔逊宣布法令,正式把这一天确立为全美的母亲节,并规定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需要悬挂国旗。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纯美国的节日。既未得到联合国的推广,也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连它的许多西方盟友,也很少呼应。西方的母亲之神,是那位名叫瑞拉的众神之母,还有一个就是圣母玛利亚。西班牙与葡萄牙就是以12月8日圣母纪念日作为母亲节。而刚刚遭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法国,他们的母亲节却是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就连美国的至近表亲英国,他们的母亲节为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与美国也并不同步。在东欧,人们普遍把“三八”国际妇女节作为母亲节。
 
  何以这个节日近年来在中国却大行其道,摇身一变而为“国际母亲节”呢?
 
   也许,是母亲母爱这个共同的话题,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也许,是亲情孝道这个主题,契合了中华文化的根本。当然,说是美国强势文化的扩张与入侵,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商人的借机逐利,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间母亲最伟大,母爱最无私。母爱无疆,无国界、无种族;但文化有根,有基因、有传承。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除了对孩子,对父母乃至爱人,“爱你在心口难开”。以忠孝文化著称的传统儒家文化,“父母在,不远游”,每天“晨昏定省”,乃是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古人对于恪尽孝道,已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拘泥于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而是真正过成了“日子”。因此有没有专门的节日,似乎并不重要,而现代人需要有个喧泄的窗口。
 
  集邮的朋友就会发现,追根溯源,最早受母亲节影响的当数台湾。1957年5月12日母亲节当天,我国台湾地区发行了第一套两枚母亲节邮票,主题分别为“孟母教贤”和“岳母教忠”。可见虽然看重洋节的这种外在形式,却仍保留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风东渐,洋节一度泛滥,引发国人忧思。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先生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中华节日体系建设。在他们的积极建言和提案运作下,2004年,清明、端午、中秋3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纳入国家的法定假日。
 
   2006年12月13日,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在孟子故乡山东省邹城市举行成立大会,会议倡议以教子有方的孟母作为天下母亲的楷模,将孟子的生日(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然而这一倡议似乎影响有限,并未得到官方正式的呼应。究其原因,应该与具体日期的确定有关。因为孟母仉氏的生卒已不可考,而以孟子的诞生,才使她成为名符其实的“孟母”。这确乎有些牵强。
 
令人费解的是,2013年5月1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感恩母亲的特种邮票,这是中国大陆发行的第一枚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邮票,也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能够“刮出祝福”的邮票,刮开邮票红色康乃馨下边金色丝带的覆盖层,可以显示感恩母亲的祝福语。这从某种意义上,似乎为这一节日作了背书。
 
  当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母亲节毕竟与其他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外来节日不同,借助别人的节日,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也谈不上什么过错。反而说明,民众对于母亲母爱的情感,需要合适的表达渠道。那么,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设立属于自身特色的母亲节,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并蓄。论神话,有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论历史,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孟母,有教子精忠、刺字在背的岳母;论宗教,还有“目莲救母”的盂兰盆节。相信选择一个能被大众接受的纪念母亲的节日,应该不是难事。
 
  而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母亲的生辰忌日,就是纪念母亲的节日;儿女的生日,也是母亲的难日。把这几个日子记住,足矣!
 
  其实,昨天是汶川地震11周年祭日,有的人记着,有的人已经忘了。昨天真正的国际性节日,是国际护士节,是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诞辰199周年的日子。可是,与安娜·贾维斯一样,这两位伟大杰出的女性,都终生未嫁,未为人母!【作者•欧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