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拜城县委办公室驻拜城县亚吐尔乡布吉尕村“访惠聚”工作队
清风网讯(拜城县委办公室:杜胜利)“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拜城县委办公室驻亚吐尔乡布吉尕村“访惠聚”工作队的一群年轻人,在纷繁复杂中把一颗颗“心”安顿好,紧紧围绕“1+2+5”工作任务,在做实基层基础、做深脱贫攻坚、做细群众工作上狠下功夫,努力用真心赢得村干部认可,用真情赢得村民支持,用真诚赢得大家支持。
真心帮带 激活核心“动力源”
“我以前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好,自从和工作队员陈银山结成对子后,在他的帮助下,我提高得很快,现在他说得一些话,我基本上都能听懂,连我在县城上学的儿子阿迪力·乃买提都夸我国家通用语言讲得好”村治保主任乃买提·艾买提信心满怀地说。
工作队驻村以后,发现村干部办公环境艰苦,积极争取惠民生项目,新建400m2的村民服务中心,对村级阵地进行美化亮化;筹集20余万余元新建村干部食堂;购置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村干部提供了良好工作环境。
办公环境改善了,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就被摆在重要位置。工作队充分依托村民夜校、红色电影院、村民活动中心,组织村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上级党委文件精神,提高村干部政策理解力。采用民汉“1+1”结对子、“一张桌子”办公等方式,工作队与村干部政策同学、民情同访、工作同议、任务同抓,引导村干部在实干中增强本领。秉持依岗择人的原则,按照村干部特长和意愿分配到基层党建、扶贫帮困、乡风文明等岗位,工作队员带着干,理思路、传经验、指不足,推动村干部成长。
今年以来,全村有30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入党10人。“工作队员面对面帮、手把手教,转变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现在村干部畏难情绪少了,办事也有干劲了,”村党支部书记艾尼瓦尔·吾吉说。
真情帮扶,出准致富“杀手锏”
布吉尕村有509户2058人,人均耕地2.2亩,人多地少、村民外出务工创收意愿强,但却苦于没有就业门路。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认真摸排群众就业意向,建立村级外出就业人员意愿登记台账;建立抓党建促脱贫微信群,实时发布务工信息、政策解读、开展线上答疑解惑工作。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注重“造血式”扶贫,采取“智力扶持”“项目扶持”“就业扶持”等方式,引导群众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结合开展“五学五比”活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逐级评定村级“勤劳致富家庭”,积极组织先进典型在国旗下发声亮剑,逐步根除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今年以来,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政策100余条,发布招工信息500余条,解决就业岗位260个,收集相关意见建议40条。
同时,工作队依托农牧民夜校、远程教育平台,举办演讲比赛等,常态组织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4000人次,积极与县人社局、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开展纺织、裁缝、烹饪、美发等就业技能培训300人次,有效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后,和老板沟通起来很方便,找工作比以前容易多了,挣得钱也比以前多。不到两个月里,我就挣了6000多块钱,这都得感谢工作队。”吐尔地·吾吉说。
为公平公正落实扶贫项目,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严格做好扶贫项目申报、落实和督促工作;通过精准摸排、会议审定、公开公示、逐级申报等环节,确保把真扶贫扶真贫项目资金用在实处。4组吐尔地·沙比提家是村里唯一一个土坯房,为给妻子看病,还借有外债,工作队驻村以后,第一时间帮他申请富民安居房,又先后帮他争取9只扶贫羊、50只油鸡苗、50只鸽子,3万元贴息贷款,现在吐尔地不仅住上新房子、还了外债,买了三轮摩托车、电视机,现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以来,已有138人外出务工,人均增收1800元,我们下一步会持续在让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村第一书记阿迪力·阿不都外力说。
真诚服务,树牢为民“风向标”
“感谢工作队员!我这个病老头子也就随口一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党报送到了家里”74岁老干部阿西木·依地尕尔手捧着报纸激动地说。
工作中工作队始终坚持精准帮扶,注重合理引导。重点围绕“六步闭环法”,制作群众困难诉求工作清单,全面反映登记、研判、解决、反馈、公示、评议全过程。对群众反映的合理困难诉求逐级开展研判,安排专人全程负责,盯着解决,对解决不及时、不力的严肃追究干部责任。对群众反映的不合理困难诉求,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我原想学习农机维修技术,就把这事跟工作队说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邀请县里专家到我们村里来搞培训,我在家门口就学到了技术。”村民乃买提·卡德尔压低了声音,低着头对工作队员陈银山说,我就是通过这些技术,前些日子我帮别人维修了好几台拖拉机,还得到了一笔不少的收入哩。
今年春耕前期,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不少群众想学农机维修技术,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学习路子。为此,工作队积极邀请县农机局专家到村,讲授拖拉机机械构造原理,并通过拆卸村民问题拖拉机现场教学、答疑解惑拖拉机维修基础知识、维护修理技术问题近100个。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古拉依木·卡斯木看着修好的自来水管,高兴地笑出了声;康复出院后的阿依吐尔汗·达吾提谈及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总有话不完衷肠;一直想找工作的依再提古丽·依明在离家不远的县城也找到了新工作。今年以来,工作队为群众解决民生难题7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