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拜城县妇联、团委驻村工作队:米热宛古丽·艾肯木)在拜城县康其乡有这样一个维汉聚居的村庄,名字叫“和谐”村,它还有一个最响亮的称号,那就是--地区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在和谐村,各族村民名副其实团结一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相包容、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动活动,不断促进各族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群众的友谊,增进感情,提升民族团结水平。共同开创稳定、团结和谐村的今天。
“结对认亲”全覆盖。采取“一对一”精准结对的方式,汉族干部与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少数民族干部与基层汉族群众或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发自内心的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快改善生活。活动把困难家庭、以及特殊群体作为结对认亲的重点,坚持每月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交流活动,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要相互学习,互学语言、互学经验、互学精神,共创共建、增进感情。
以载体促活动。经常性开展共同串串门、共同聊聊天、共同跳跳舞、共同唱唱歌、共同吃顿饭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活动中加深友谊、增进感情,大家一同聊天拉家常,促团结谋发展,共结“民族团结情”,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美食比赛、 “民族融情庆三·八”、迎春节、国庆节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载体,把不同民族的热情始终吸引到党和政府的周围,使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
以互学促语言交流。帮助结对认亲户更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动参与结对认亲户生产经营活动,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劳动群众吃苦耐劳精神,锻炼意志品质,在共同的劳动中增进感情、加深友谊。同时,带动村干部、农牧民群众学习掌握国语,进一步提高国语水平。
真诚暖心帮扶。通过结对认亲开展扶持帮困,结合结亲活动,每个干部都全身心投入,做到一次结亲、终身结缘,切实把认亲户当朋友、当家人,帮助群众摸清困难原因、困难诉求,找出困难原由,为贫困儿童发放生活用品,为贫困儿童送去党的关心和真情,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关怀,在群众中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树典型,以榜样引领。结合村庄整治,加强道德文明建设,生产互助,家庭邻里和睦等工作内容,从村民衣食住行的生产生活中,选树了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将民族团结示范融入到日常,为引领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