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公与私的边界不容半点模糊
时间 :   2019-03-24 10:2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揩了公家的油,肥了自己的车,给公家带来损失,结果挨了个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的处分,贪小便宜吃大亏,我这个教训深刻啊!”近日,江西省瑞金市城建局干部钟平谈到受到处分并被通报曝光一事后悔不已。(3月23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两者从本质上有着巨大区别,其边界不容半点模糊。自党中央推行一系列车改政策以来,公车私用、超标配备等明面上腐败的行为日益减少,改革的“手术刀”随即直指一些公私不分的“揩油”硕鼠。而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不知收敛,随意或刻意模糊公私的边界,披着“私车供养”的隐形衣,乱揩公家的油,确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作风问题是大事,私车供养,看似金额不大,确是思想出严重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过去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虎”、“蝇”的腐败往往都是从一顿饭、一张卡、一次油等小事开始。“揩了公家的油,肥了自己的车”,这是思想观念错位,需要强行补“钙”。当小小的私欲都浪费公权时,那么在其他有利可图的事情上,纪律防线便会形同虚设。
 
严守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执政为民的基本素养。权利取之于民必当用之于民,对于“揩油硕鼠”必须提醒和打击。一手拿车补、一手搞“揩油”,“私车公养”养肥了硕鼠,确给公家带来损失,到最后吃亏的还是百姓,伤害的还是干群鱼水情。“节用裕民”、收紧钱袋子是我们公务开销的原则。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拎清楚公与私的边界,时刻警醒自己法纪利剑高悬,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公与私如尺,丈量境界高低;公与私似秤,称出党性多少;公与私像器,探出法纪强弱。人的境界有高低之分,有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而有人则私欲膨胀、损公肥私。然而,党员干部不能混同一般人,应具有先进性,模范性,面对可以轻而易举揩油的公物、公款,应有较高思想觉悟,及时提醒自己不可罔顾党性,要遵纪守法,规矩挺前,坚决不做法纪禁止做的事情。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要提升人生境界,三思法纪而后行,以慎独之心面对公家的所有东西,从而保证自己不违纪不触法。
 
“硕鼠揩油”,是纪律防线“破了口”。但如果口子“撕开”了,就会管不住欲望的“闸门”。要从根源上破除“公车私养”,还需完善监管体系,细化、明确财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剔除“车改”经费预算中的“水分”,多多排除些唾手可得的诱惑,才能帮助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踩好腐败的“刹车”、多加“党纪国法”的油门、躲避公权私用的“坑洼”,拎清楚公与私的边界,从而走出风清气正的大道,保证坦坦荡荡的仕途。(作者: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