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三环联动”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
时间 :   2019-03-18 07: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方正宏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方正宏)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驻拜城县托克逊乡库木格热木村工作队把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采取“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靶心、靶向治疗,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
             把脉问诊摸“病”因
驻村工作队自进驻以来,把脱贫攻坚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对全村108户贫困户进行再调查、再了解,逐户分析研判,做到“五清”,即家庭物资清、收入来源清、劳动力状况清、人员特长清、遵纪守法清,切实摸清每户贫困户的致贫根源。同时,按照因病致贫、多子女就学、无劳动能力、缺少土地、无致富技术、“等靠要”思想严重等六个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充分了解摸透包联贫困户的户情,掌握村情、镇情、县情,群策群力,深入分析具体的致贫原因,抓住问题症结,建立一户一档,增强扶贫开发针对性。

2组33号阿里木·依地热斯是本村的贫困户,家中仅有3口人,2个劳动力,一个小孩,家中土地少、缺少发展资金是其贫困的主要原因,但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发展内生动力也是制约其家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像这样的家庭在库木格热木村还不在少数,驻村工作队将这部分家庭做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帮扶责任人,力促思想转变。
  
             精准施策挖“穷”根
病因找到了,就要开出好的“药方子”。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坎。工作队和村“两委”强化宣传引导,每月召开2次贫困户政策宣传会,由致富带头人“以案说法”,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帮扶干部“一对一”帮带作用,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经济发展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村里贫困户吾斯曼·吐拉甫,整天没事就喝酒,搞生产不积极、更知道想办法增加家庭收入。工作队长帕尔合提·吐尼亚孜便主动与其结对,第一步就想着让吾斯曼·吐拉甫有事做,让他变勤快起来,于是从整治庭院卫生开始,先把他的“金窝窝”打造出来,工作队与吾斯曼·吐拉甫一起整治庭院的卫生,一上午的工夫,吾斯曼·吐拉甫的院子变的干净整齐,入户的道路也平整了,与以前的“脏乱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帮扶干部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吾斯曼·吐拉甫“立勤”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现在吾斯曼·吐拉甫担任了村里的交通劝导员,告别了以前的醉汉生活,家庭收入也得到了增加。

              发挥优势助力教育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的脱贫就有希望了”。
 
 自驻村以来,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驻村工作队立即着手对本村贫困户学生进行摸排、分类,我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7人,其中幼儿园24人、小学42人、初中14人、高中及中专24人、大学3人。驻村工作队发挥教育部门优势,狠抓教育扶贫。动员帮扶干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制定一人一策,坚决杜绝出现15年义务教育的辍学现象产生,对已毕业或结业的学生,帮助其择业、就业。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放羊——结婚——生娃——放羊——结婚——生娃”的恶性循环。

村里贫困户吐尔洪·依米尔家中经济贫困,家中3个孩子上学,二女儿米合曼古丽·吐尔洪高中毕业就不想让其继续上学,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就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向其讲明读书的重要性,并赞助其学费2000元,帮助其申请助学贷款,解决了其上学困难。
   
扶贫不仅要把口袋鼓起来,还要让脑袋富起来,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发挥帮扶干部、致富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农牧民夜校等阵地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教育扶贫等一系列举措,为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梦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