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沙雅县政协办公室 文怀科) 3月2日,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四农场村村民王金利在该村流转出去的土地上“打工”修整林带。2018年以来,沙雅县政协办公室驻托依堡勒迪镇四农场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坚持把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流转土地1万多亩。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民平时住在县城,就如同候鸟一样,穿梭在城乡之间。这些“两栖”农民,大多在县城买了楼房,成了“准市民”,开始享受县城中很多公共服务,成为城乡之间流动的新群体,“两栖”农民问题亦随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两栖”农民享受更多城乡发展成果。
一、激活细胞工程,让每名“两栖”党员都成为“旗帜”。四农场村现有32名党员,其中忙时在村务农、闲时在村外居住的“两栖”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34%。为破解“两栖”党员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两栖”党员“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动一批人员、奉献一片爱心”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村“两栖”党员积极参加村里的经济、社会建设,使其做到“致富不忘乡亲、在外不忘家乡”,通过“两栖”党员的联系,输出富余劳动力47人次。为破解少数“两栖”党员病态在岗问题,深入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由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召开“两栖”党员交流会,发放《致四农场村“两栖”党员的一封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媒介,收集“两栖”党员返乡就业创业情况,及时掌握“两栖”党员思想及动态,对一些存在思想松懈、党性意识不强等问题的党员及时进行转化教育,对党员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存在的问题按百分制考核,进行蓝、黄、红“三色”预警,90分以上(含90分)等次为“好”,不预警;81-89分等次为“较好”,进行蓝色预警;70-80分等次为一般,进行黄色预警,70分以下等次为“差”,进行红色预警。
二、盘活土地资源,让每名“两栖”村民从村集体经济受益。围绕到“十三五”期末,建成“生活安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美丽村庄目标要求,加快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方案,将发展目标与农民需求有机结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清理“一户两宅”,按节约面积给予一定补助,增加集体土地有效供给。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质量有提高,群众利益有保障”的前提下,将小块土地置换整理,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集体土地收益得到增值,合理确定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在村委会和农民之间的分配比例,能使村集体收入得到同步增长,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双方共赢。充分发挥村集体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村集体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果园鸡生态养殖基地,或通过招租发包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形式,增加村集体土地资源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三、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给予“两栖”农民更多关注和帮扶。县政协办公室切实履行“访惠聚”工作直接责任,发挥政协社情民意调研优势,同工作队一起理清“两栖”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派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驻村调研指导,认真听取工作队员的意见建议。发挥县政协163名县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以“抓党建、促稳定、促脱贫、促乡村振兴”工作为抓手,形成县政协办公室“支部联动一对一、党员联户一对一”的互动共建机制,组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界别委员为15名“两栖”农民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发挥政协融情走亲优势,开展党员干部手拉手交朋友、自选民族团结“黄金搭档”、相互拜访做客系列活动,把“走亲戚”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从小事入手与“两栖”农民融情,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帮助找寻致富路子,强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重点关注“两栖”农民这一群体的心理疏导,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结对“两栖”农民亲戚17户次,看望走访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