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领导干部的“篮子”应装满清廉
时间 :   2018-11-21 07:5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湖南方言里,“提篮子”是一种比喻,意指一些人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在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充当中介、提供帮助,帮他人获取利益、为自身谋求私利。今年9月,为加强对这一腐败问题治理,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禁止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提篮子”谋取私利的规定》(下文简称《规定》),旨在斩断“提篮子”背后的无形黑手。(11月20日 人民网)
 
“提篮子”是湖南方言,也是一个反腐新词,本意指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在公共资源交易、房地产开发、财政项目资金分配等领域“空手套白狼”的中间商。他们通过居中斡旋、提供帮助等形式游走于政商两界,并以中介的身份为两边谋利益。“提篮子”说白了就是政商“勾肩搭背”,完全逾越了纪律、法律包括道德的底线,本应该装满清廉的“篮子”变成了一种极不健康、不正常的关系,导致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权、钱面前“前腐后继”,完成了一个人向堕落的蜕变。
 
“权为商开路,商为权巩固”,“提篮子”就是一出典型的官商勾结双簧。“提篮子”的人游走于政商两界,地位特殊、人脉广泛、爱好钻营、“很吃得开”,是一些权力寻租很好的掮客。而隐藏在“提篮子”背后的,正是那些执掌“实权”的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因“提篮子”而被提掉“官帽”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诸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与其子玩“老子掌权,儿子捞钱”;湖南省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张文雄与其妻玩“丈夫弄权,妻子收钱”;汝城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向华与商人勾结,玩“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他们最终都难逃被“双开”,锒铛入狱的悲惨命运。
 
剖析近年来一些职务违法犯罪案件,可以梳理出很多的案件都存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现象。为何“提篮子”现象在社会上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领导干部贪腐思想作祟。特权滋生腐败,为谋求特权和私利,忘记做人之初心,失去为官之操守;其次,是政府行政管理不透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办事态度迫使群众寻求“中间商”帮助,领导干部也利用手中职权去暗示、授意,由此也就出现了政商勾结,行业潜规则等行为。其三,制度不健全及监管缺失。“提篮子”现象盛行源于领导干部权力过大,过于集中,而配套的监管机制却不完善,虽然监管方式多样,但是力度不够,导致制度条款形同虚设。
 
“提篮子”犹如一双无形的权力“黑手”,让政商“勾肩搭背”、不清不白、百姓厌恶至极。斩断这双隐蔽的“黑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多管齐下,方见成效。一方面要加强廉政教育和编制权力清单,自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理念,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瞄准权力运行、编制“微权力”清单,促使权力运行清单化、阳光化。另一方面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不断完善配套的监管机制,同时对各类“提篮子”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释放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持续形成震慑威力。
 
“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作为领导干部应时刻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杜绝“提篮子”,让“篮子”里装满清廉。敏于行、慎于言,降虚火、求实效,实一点,再实一点,朗朗乾坤,贪腐将无处遁形。(作者: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