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凤庆县“五抓五强”强化民族宗教工作
时间 :   2018-11-01 15:3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凤庆县民宗局办公室   张学锋)凤庆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83个行政村、4个社区,是一个拥有占总人口32.7%的14万多少数民族、3个少数民族乡、9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23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凤庆县始终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的要求,结合凤庆实际,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总要求;坚持“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相知相亲相惜、交流交往交融”的社会构建;坚持“不懂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称职”的组织保障。紧紧抓住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总目标,从新时代、新要求、新实际出发,推进凤庆民族宗教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一、凤庆县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情况介绍
2013年以来,凤庆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8个,其中第一轮(2013-2015)创建示范点5个、第二轮(2016-2018)创建示范点13个,包括民族团结示范乡2个、“3121示范点创建工程”示范村1个、民族团结示范村12个、民族特色村2个、示范社区1个。第一轮共完成总投资7158.52万元,第二轮预计总投资10116.49万元。

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信教群众34000多人,有经合法登记备案宗教活动场所20处,其中:佛教5所、道教7所、伊斯兰教3所、基督教5所。共创建和谐寺观教堂2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8个、县级11个。

二、和衷共济,凤庆民族宗教工作实现新融合发展
201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凤庆始终坚持县委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政府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众脱贫出列的重要抓手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五抓五强”推进工作开展。

一是抓认识,强机制,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凤庆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工程来抓,层层成立领导组,在《中共凤庆县委 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6+n”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的指导下,拟定了《中共凤庆县委 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2016-2020)》、《中共凤庆县委 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实施计划》,以县为单位全县统筹推进,以13个乡(镇)为片区融合推进,以187个村(社区)为单元特色推进。把组织保障、制度建设作为工作开展前提,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实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石榴子般的团结精神和赛龙舟般的合力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二是抓组织,强思想,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凤庆充分发挥897个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根据工作实际,2016年以来调整撤换村(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21人、党总支(支部)副书记17人,把不称职、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社区)党组织干部及时进行调整撤换,把讲政治、说了算、讲了干、威望高的少数民族党员和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起领路、致富上带了头的群众拥护、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党员选到村党组织负责人队伍中来,经过调整优化,村党组织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少数民族占46.7%(全县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共229人,其中少数民族107人)。切实发挥少数民族优秀党员的“头雁”作用,带领占全县33%的7536名少数民族党员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行动先锋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众遵守法律法规,提升“四个意识”上创出样子,发家致富、脱贫出列上干出样子,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全面发展上闯出路子。通过村党组织引领一批德高望重的少数民族“头人”,发展一批干事创业的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少数民族村寨。

三是抓基础,强服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凤庆遵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对少数民族大杂居村落实行联片融合发展模式,按区域统一规划,强调一村一景、一片一特,通过片区治理,做到政策共明、活动场所共建、道路共用、产业共创、资源共享,发挥民族政策的作用和优势,用民族方针指导民族工作、用民族政策发展区域经济,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实行民族特色发展和区域特色发展“两条腿”走路,建设好基础设施、管好用好公共资源、挖掘好传统文化、弘扬好民俗风情、发展好区域经济、践行好乡村振兴。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集中打造,示范带动发展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郭大寨彝族白族乡团山村的俐侎族聚居村、新华苗族彝族乡的苗族聚居区、营盘镇的回族、傣族聚居村,勐佑镇阿里侯、大寨子佤族聚居区等,按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居、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培育和壮大民族产业、探索和发展民族旅游,依托民族元素做好乡村振兴。

全县90个少数民族村乡村道路硬化已全面完成,所有小组实现了通水、通电、通公路,无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还是杂居地区都能够享受689个自然村活动场所、187个村史室、18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带来的便利。2013年以来,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凤庆实现了“九个有”:有一批安居房。建设安居房110户;有一条安全路。开挖公路29560㎡、硬化道路138009㎡、支砌挡墙2106m³;有一批支撑产业。改造圈舍2550㎡,发展养猪、养羊和养牛7646头次,平整种植场地1002㎡、建设种植大棚4886㎡、种植砂仁、辣木、魔芋、草果、龙胆草共5620亩、建设重楼苗床20个、种植重楼100万株、块根2吨,建设网箱1000㎡,完成泡核桃、茶叶提质增效管护14720亩,种植经济林木17.5万株;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活动室860㎡、建设文化活动广场5800多㎡、建设门球场1个、架设人饮管网24185m、建设人饮水池134m³、建设卫生室600㎡、建设污水管网670m、污水池570多m³、安装太阳能220盏、石板桥5座,投入53.16万元实施了苗族聚居区学校建设、投入31.7万元实施了电力建设,实施了彝族支系俐侎人三年扶持工作、人口较少民族保险项目,并将宗教团体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宗教教职人员终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同时按照上级支持一点、寺观教堂自筹一点、信教群众资助一点的方式,投入1516万元对宗教场所进行了修缮;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建成苗文化传承馆511㎡、苗家大院3000㎡、投入58万元实施了回族文化精品、苗族刺绣、民间歌舞乐整理和建设了俐侎文化传承馆,出版《彝乡情.苗岭韵》摄影专辑、《苗岭党旗红》诗歌专辑各1部;有一个科技培训平台。开展科技培训8000多人次;有一个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设置产业发展互助资金90万元;有一个规范的宗教领域监管体系。完善了处级领导和民宗局干部挂钩联系宗教场所制度,配备民族宗教信息员209人、实现了宗教工作网格化管理,划分了1个县级区域总网格、13个乡(镇)片区网格、11个宗教活动场所基础网格,设置县级区域网格员1人、片区网格员13人、聘请基础网格化管理员16人;有一批示范户。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户150户。

通过努力,凤庆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基础设施优先实现改善,少数民族经济优先实现发展,宗教场所监管规范有效。

四是抓宣传,强意识,内生动力明显提升
根据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的关于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求,结合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的实际,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公安局国保大队等相关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宗教法规的宣传,以《宪法》、新的《宗教事务条例》、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族乡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为核心内容,在全县20所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和“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宣传教育活动,二月初二、初三文昌民间文化活动期间发放新的《宗教事务条例》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台历、挂历、民族知识读本以及反邪教宣传手册3000多份、惠及群众2200多人次。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利用圣纪节、泼水节、火把节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20次、惠及约4300人,各乡镇利用民族宗教法制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上街子、入自然村活动场所、进传统节日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56次之多,惠及约80000多人次。2016年5月4日晚,组织开展了以“爱国爱教”为主题的“宗教团体”文艺晚会,2017年组织开展了以“宗教团体心向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晚会。  
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营造在遵法守法、团结和谐、爱国爱教的前提下,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各宗教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明确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提升思想观念、发展观念,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所有工作开展中始终抓牢意识形态工作,从调研着力、从宣传入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撰写具有典型性的调研报告,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挥209名民族宗教信息员的力量,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中国民族宗教网、新华网、云南民族宗教网、云南网、云南民族时报、临沧网、临沧日报、清风网等县外媒体、报刊发表了《抓牢“六个结合”打造龙泉经验》、《凤庆围绕“八个结合”推动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平稳发展》、《凤庆县民宗局“四抓八结合”推进民族宗教工作》、《云南凤庆: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一抓两服务三共同”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凤庆县民宗局“三抓三强”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凤庆五抓五强推进民族工作》、《凤庆县民族工作实现新突破》等经验性文章,为宣传凤庆民族宗教工作,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舆论氛围。
同时通过抓反邪教宣传,民间文化弘扬、文昌阁管理、民间信仰场所调查、民族识别、宗教活动监管等常规工作,服务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等“三重一大”工作和积极支持好省民运会的筹备工作,凤庆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实现了思想认识有较大提升、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内生动力有较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