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 文怀科)驻村以来,沙雅县政协办公室驻托依堡勒迪镇四农场村工作队立足长治久安,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基础,细化包村联户结对帮扶工作措施,完善帮扶机制,开展精准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建强基层组织,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村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思想引领树立信心。加强托依堡勒迪镇四农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发展信心,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教育引导10户帮扶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讲政策,增强信心。重点掌握了解11户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对象、包联人员思想动态和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通过走家串户、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随时掌握包联对象的亲属、朋友、邻里关系和活动情况,做到不留缝隙,不留盲区,不留空白。采取今昔对比法,讲身边“凡人美行”,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联系他们过去的贫困生活,对比现在家里人享受到的富民安居房、低保等政策,引导他们感党恩。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在发展致富中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整合资源融情帮扶暖民心。发挥全体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163名县政协委员优势,积极帮扶。以政协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载体,协调对口帮扶低保户10户21人任务。县政协机关7名科级干部各包联1户低保户、其他一般干部每2名干部职工共同包联1户低保户,政协干部共对口包联10户。着力协调解决联系低保户家庭的困难,实现帮扶工作见成效。县政协机关每名干部都结合入户住户工作,深入对口帮扶对象每月至少2次,每月开展走访调研的比例不低于50%,单位干部每季度至少走访联系3次,摸清村的基本情况、发展资源等情况,建立帮扶台账,动态管理,为精准帮扶打牢基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户逐人研究帮扶办法。下基层干部及驻村各支力量帮助12户困难户拾棉花839公斤。由驻村工作队牵头组织开展以“比质量、比数量、比贡献”为内容的拾花竞赛活动,由工作队提供2100元奖品,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
三、发挥自身优势拓宽致富门路。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合干部下沉、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重点对本村少数民族户,低保户,残疾户,进行走访慰问,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农业生产。针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群众,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村公示栏发布空岗信息,积极向村民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对达成就业意愿的,指导他们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劳动权益。目前,工作队与驻地石油企业联系,为有愿望的5户村民联系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为本村村民倪怀周、宁立斐、朱亮等人争取就业机会,预计每人年收入可增加2万多元。推荐1名种植能手到栏杆村担负村科技副职,派出单位协调县残联为村民张印落实就业对接和在家开办商店补贴,为阿曼尼沙汗·艾买尔办理残疾证等相关事宜。结合田间地头访,各支力量通过“包事家访”,帮助达成微心愿 17个。结合春节、干部下沉、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对本村少数民族户、低保户、残疾户进行走访慰问,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累积帮扶资金5000多元。
四、建立长效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建立有效的工作联系机制,对参与帮扶的县政协委员,在政治上给予肯定、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引导、社会上给予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参与帮扶光荣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角色互换,一起学习,一起走访,一起工作。制定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村庄等工作规划,明确具体措施,推进工作时间表,确定责任人,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促进村党员干部强思想、换思路、提能力、变态度、转作风,确保村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双向互动走访1781户次,互帮互助结亲87人次,共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2件,形成“1+1>2”的效应,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