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扶贫+互联网”。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县委办精准扶贫QQ群,将派出单位所有干部职工、被帮扶的贫困群众、相关单位人员纳入群,定期不定期通过QQ群发布精准扶贫信息、结对帮扶好的经验做法、扶贫先进典型,不断提升精准扶贫水平。
二是“扶贫+就业”。与县保安公司、建筑企业、物业公司等行业部门沟通联系,帮助有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联系就业岗位,力求做到精准就业、长期就业,持续增加收入。
三是“扶贫+旅游”。通过走访当地的高龄老人、民间艺人、熟悉乡村历史文化的老教师等人员,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百年古树、古村落等资源,发现百年古树1棵,收集高车轱辘3个、老式榨油器具1套、老式磨面的磨盘一副,古代马札(坟墓)1座。同时,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将“团结、奉献”四个字分别以维语、汉语并行的方式,刻入一块重约5吨的巨石上,放置于村委会大院供群众观赏,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并潜移默化的引导群众积极追求向上。
四是“扶贫+合作社”。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联络广泛的优势,为村古丽亲妇女手工艺品农民合作社在项目申报、技术人才培养、享受贷款优惠等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安排专人到商经、妇联、发改等上级有关部门为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拓宽企业订单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帮助25名妇女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五是“扶贫+农业”。积极协调、争取国土、畜牧、水利等县直部门的支持,对当地的水利设施、牛羊圈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减少水跑冒滴漏,提升牛羊圈的硬件建设水平,为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定期邀请农业、畜牧、农办等系统的专家,到村里举办相关专题讲座,着力将农牧民培训成为真正懂农业的“土专家”。(拜城县委办公室 肖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