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四级调解”工作述写
清风网讯(通讯员 张玉良) “你们两个,一个少说两句行不行。退一步海阔天空。要不,照这样争吵下去的话,寨老晓得后,今年的‘五好家庭’就别参评了。”简单的几句话,前几天,组级调解员就化解了两个邻居为争院坝晒谷子发生一场小小的争吵。
这就是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的寨碧村3696人称作民间“和事佬”的农村调解人员的工作缩影。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让一个距县城2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11.36平方公里,辖30个村民小组,7个大自然寨,住着1013户人家,现有党员78名的大村,从一个乱鸡爪的贫困村、纠纷村,一变而成为黔东南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黔东南州文明先进村。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90元,集体经济积累达260万元。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一项特殊的群众性工作——“四级调解”。
具体讲,寨碧村“四级调解”网络,是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调解小组,结合辖区自然寨和宗族的分布状况设立若干个片区调解站,村委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村“两委”设立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有关规定,通过选举、聘任等方式,将公道正派、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党员、寨老、族长、德高望重的长者、村“两委”班子成员列为调解组织的成员,并根据调解员的居住地分布聘任到调解小组、片区调解站和调解委员会里。
近年来,寨碧村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的工作中,涉及到的房、水、路、电、标准化厕所,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理解了这一民心工程,进村进寨路、联户路、机耕道修建也热火朝天,给各项工作的开展留下隐患。
为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寨碧村通过“四级调解”服务网络平台,并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村、片、自然寨、组调解组织情况熟悉、人员熟悉、容易沟通的优势,把全村群众存在的一些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党员、寨老、族长、德高望重的长者、村“两委”班子成员努力做工作,很多纠纷在片区、自然寨这一级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很有威望的李元富老人,他是一位民办退休教师,今年70多岁了。几年前,通过村民选举,村两委聘任他为七里平片区的一名调解员、村调解委员会委员。他当选调解员一职后,非常热心这项工作,把调解员一职看成是一项十分神圣的职责,他每接到一件纠纷,都公平公正的去调解好、处理好每一件的邻里纠葛。他在民情记事本上这样写道:“我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不是为钱、更不是为权,而是为构建和谐寨碧作贡献”。他在本村七里平片区担任调解员一职的这些年里,成功调解邻里纠纷6起。每起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加注了自己的感想和总结。村民们如有纠纷,都喜欢找他调解。有时片区里来了可疑人员,他都主动去排查、询问。这个片区以前经常发生家禽被盗事件,从他担任调解员一职以来,偷鸡摸狗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十多年来,寨碧村肩负着村、片、自然寨、组“四级调解”、构筑起遍布全村的人民调解防线的调解员们,共受理调解纠纷154件,调解成功154件,调解成功率为100%。 全村连续8年没有一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生,实现了“家庭纠纷不出户、邻里纠葛不出组、小事大事不出片、疑难纠纷不出村的‘四不出’和矛盾纠纷不上交”的目标。各种社会矛盾逐步得到了消解,社会风气得到了初步扭转,各项工作出现了积极向上的势头。
如今的寨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本村干部群众的面貌焕然一新,创和谐、求发展的意志蔚然成风。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寨碧村的“四级调解”,调出了乡村和谐稳定。寨碧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同时还分别20多次荣获中央、省、州、县颁发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