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 沙雅县纪委监委 董新华)“一床长6米、宽3米的席子可售120元;一床长5米、宽2.5米的席子可售80元。”沙雅县努尔巴克乡努尔巴克克村村民努尔沙汗·尼亚孜介绍说。
努尔沙汗·尼亚孜是一名身患侏儒症的村民,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在父亲的教导下,从7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编席子的技艺,至今编席子已有40年了,她编织的席子,总是被人家预订一空。农闲时编织席子的收入在夏季可达到8000余元。三年前,自己的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又将编席子的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就这样,努尔沙汗·尼亚孜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带领一家人“编织”辛福生活。
为了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就和努尔沙汗·尼亚孜商量,让她向村里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家庭传授编席手艺,努尔沙汗·尼亚孜愉快的接受了这项“教学”任务。在教村民学习编席子时,努尔沙汗·尼亚孜从原料、碾压、编织等各环节手把手,不厌其烦的向村民传授编席子的手艺。目前已有50多人完全掌握了编席子技术,其余一部分人还正在学习之中。为壮大编苇席的产业,让更多村民多渠道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又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后,于2017年成立了“努尔巴克村胡杨园苇席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不但解决了村民没有编苇席场地的问题,也使村民编的苇席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有了保证。同时,进一步壮大了努尔巴克村编苇席的产业,促使更多的村民靠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努尔沙汗·尼亚孜作为一名残疾人,不等不靠,凭着会编席子的技艺,引领一家人‘编织’辛福生活,她身上那种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知足常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引导更多的村民,向努尔沙汗·尼亚孜学习,特别是让贫困户家庭加入到编苇席当中,促使早日脱贫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队长董新华说。

努尔沙汗·尼亚孜一家三口正在编织苇席。

醒目的努尔巴克村胡杨园苇席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