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让“官商交往”谨守“相敬如宾”
时间 :   2018-04-25 10:2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昨日发布评论文章《坚决整治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文章称,4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3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首次将“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增加为统计问题类型。这是本次月报的一个新变化,是巩固拓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释放了集中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等不正之风的强烈信号。(4月24日 人民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还是不吃,从来都不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人生在世,就算不当个吃货,不羡慕美食,那一日最基本的生存食物也得保障,在这一点上,官员当然也不例外。应该承认,这年头,聚个餐、吃个饭,的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同学聚会、朋友聚餐,更是人之常情。只要人家没公款吃喝,至于去哪儿吃,吃了啥,花费几何,完全是私域范畴。
   
自从中央政治局推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不吃公款”这个“小切口”也推动了党风政风的“大变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舌尖上的腐败”。但现实中,我们也必须看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顽劣,“不吃公款”看来丝毫没有影响官员的胃口。有些领导干部依然心存侥幸心理,阳奉阴违,“失之公款,收之老板”,走出机关食堂、培训中心“青纱帐”,又走进企业老板的饭局、家中“新洋房”。官员吃喝更是开源有方,比起“吃公款”,“吃老板”倒是更加轻松快意。
   
乍一看来,“不吃公款吃老板”,似乎并未违反“三公消费”禁令,都是些小打小闹无伤大雅。不过,即便是以同学聚会、好友聚餐的名义去“吃老板”,终究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事实上,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官员与老板,本属政商两界,各有归属,各有边界,“吃老板”现象表面上增加的是企业负担,实际是各取所需。济济一堂,觥筹交错,老板花钱请吃饭套的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变现”,从而获得优越的财政补助、优厚的政策扶持、宽松的投资环境。官员得民声,老板得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出警告:交往要有道,要“相敬如宾”,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很明显,“吃老板”的背后必定隐藏着生意场上的非等价交换原则,“老板”们通过饭局来搞好政府“公关”,围猎权力,官员通过饭局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套现权力,这无疑为各种权力下的“暗箱操作”和腐败风险埋下隐患,公然权力寻租、政商勾连的“吃老板”饭局背后,最终的损害的仍然是人民的利益。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除此种“吃老板”腐败的毒瘤,要的是市场规范、制度规范、思想规范。“商”乐于向“官”谄媚,“官”经不住“商”的诱惑,彼此臭味相投,就难免出现权钱交易。对“官”要亮出权力清单,对商,要让市场透明市场规则,只有用制度堵住口子,用法律进行震慑,“亲”“清”与共,才能为“商”营造良好环境,让“官”能挡得住物质诱惑,让“官商交往”谨守“相敬如宾”。(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