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旧州镇白水寨村种植果树侧记
清风网讯:(通讯员 张玉良)“若不是政府的果树技术员常来指导我们保花保果技术的话,就像那些年一样,果树花早都败得差不多了,哪还有像今天茂盛的花期。”正在进行保花保果技术工作的果农杨胜忠高兴的告诉笔者。伴着阵阵春风,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白水寨村的1630多亩李树盛放出朵朵白花,释放着2018年白水寨果农的丰收。
日前,笔者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陈祥、村主任吴国祥驱车来到岩上组达萝李基地,“
要不是种植李子赚了钱,可能我现在都还过着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杨胜忠回忆着,还没读完初中,他就像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过上了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
随着打工潮的掀起,很多村寨都留下了年老的老人和小孩,土地慢慢的抛荒。为带领白水寨村群众摆脱贫困,村两委不是因打工潮和生活在半山坡而自怨自艾,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本村地宽、土质肥沃的优势上,积极引导、带领群众种植果树致富,招回打工者。经过10
来年的共同努力,如今的白水寨村已种植李、梨、桃和葡萄共1630余亩,覆盖全村6个自然寨。因各种农家肥的条件优势,水果产品得到众多消费者认可,远销贵阳、凯里、余庆、瓮安、施秉、福泉、黄平等县市。有些达萝李还穿上嫁衣走进广东、浙江、福建、贵阳、凯里和本县镇的超市。
每年只要您到“且兰古都”旧州来旅游的话,您就会品尝到白水寨村的栽秧李,品完了栽秧李您就可品端午李,品完了端午李您就可品七月李,总之,在这夏秋两季,白水寨村的果果够您品尝。
是的,10来年,特别是这5年来的变化很大,白水寨村的群众依靠果树产业,很多村民改变了贫穷的命运,奔上了致富路,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都已经回流从事果树生产。为实现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小康梦,政府的扶贫力度加大了,2016年县政府投入25万元来扶持白水寨村的13户贫困户,支持他们发展精品水果,更快的摘掉贫困帽。
“我这块地种了60窝
达萝李,每年都收4000多斤果果,人民币5000多元。”栽果树让杨胜忠尝到了甜头,高兴的跟笔者算了一笔增收账。“
去年我的达萝李、栽秧李、鸡血李、梨子等就卖了2万元,葡萄收入3000多元;明年政府免费给的这些果树全部挂果后,估计能达到3万元,后年争取卖他4万元,把贫困帽摘了,大家也买他一部车来开开,尝试一下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您看杨胜忠那高兴的劲,真的精气神。这也不惯他,全国人民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
的确如此,近年来,白水寨村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和村两委的统一规划、靠山吃山的发展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靠种果树,硬生生的闯出了一条山区的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白水寨村的李、梨、桃、柑子、葡萄等都要为果农实现利润上百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今年,从目前的花果盛期来看,白水寨村群众将有一个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