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份栏目
驻村感悟
时间 : 2018-03-08 21:5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不知不觉中参加“访惠聚”已经“满月”了,第一次驻村的我把白衬衣换成了迷彩服,办公阵地从机关办公室转移到了田间地头,角色的转换让我深刻体会到“能干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干好基层工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走到群众中去,关键还要走进群众心里,人心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少了,群众才会把干部当成自己人;听到知心话,才知道群众想要啥,抓工作才能有头绪。
“听口音咱是老乡呀,你是哪个县的……”入户走访时,只要碰到老乡,这就是我的“开场白”。我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听起来倒成了不“标准”的家乡话。我们工作队入驻的社区有很多我的同乡,和他们对话,本来应该亲切的场面,却总感觉生疏很多。干脆把地道的家乡话说出来,让所有的陌生淹没在乡音里。不成想,这却成了我了解民情的“法宝”。“家里有多少地、去年收成怎么样、希望我们工作队继续开展哪些工作……”,一句乡音打开话匣子,散落一地真心话,任你深情捡拾……
抽烟的人都有给别人递烟的习惯,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我也不例外。“老乡来抽根烟歇一会再干……”,来到田间地头,递上一根烟,找块田埂席地而坐,别小看这支烟,点燃了它,瞬间也就点燃了彼此心中的热情。我喜欢把入户当成串门,把走访变成聊天,让“八必问”“八必讲”像细水一样自然流淌在言语往来之间,让群众诉求像闲话一样自然流露。抛开生硬的一问一答、填表记录,把群众当成家人,用心用情融入群众,才能宣传好党的政策;让群众感受到你是“村里人”,你才能真正了解到社情民意,这也是我用一个月的辛苦实践换来的最大收获。
在机关时,来了陌生人,递上一杯水是礼貌;在这里,来了群众你递上一杯水,他是当成尊重,会倍感珍惜而铭记。在工作队的办公室我接待过一位维吾尔族大叔居麦克·阿迪力,当我习惯的递上一杯水时,老人却站立躬身、双收接住,用拘谨的语言连声道谢。近日开展“四同三送”活动,恰又来到老人家中,仅仅第二次谋面,却好像久违的亲人。得知我们第二天9点之前要赶回社区组织升国旗仪式,老人早上7点多,在我们还沉睡时就已经开始为我们准备抓饭。看到老人朴实而慈祥的笑容,咽下香气四溢的抓饭,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语言不通不能阻隔各民族之间善良而交融的心;语言不通不能隔断各民族之间团结而交流的情。“用真心才能打动真心,用真情才能换来真情。”我相信,只要把这句话当成做好群众工作的“良方”,我们必将打赢这场凝聚民心的漂亮“仗”。(阿克苏市人大机关 王静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