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最西端,大漠戈壁的深处,一个名为额济纳的小镇,因胡杨林而举世闻名。这里属于超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全年气温极差超过70℃,极不适宜人类生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铁路倔强地生长着,从巴彦淖尔跨越巴丹吉林沙漠,来到这里。额济纳车站派出所远离旗中心,四周只有寥寥几个单位和茫茫的戈壁滩,每到春天,额济纳的大风吹起沙尘,一觉醒来,身上、床上都是窗
缝中钻出的沙子。可是,车站派出所的铁警们不畏艰苦、不惧寂寞地坚守在这里,如同胡杨一般扎根生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额济纳所虽然是一个小型客运站派出所,可所内的工作可不少,客运、线路、治安、内勤……样样都不可或缺,由于警力不足,民警们必须“文武双全”,人生观价值观更要符合人民警察的道德规范;工作中身兼数职,既要做好客运执勤、检查巡逻,也要能够担起内勤工作,能写会报。
繁忙的工作之余,额济纳所就像是一个小家。所领导是严格要求的“家长”,老民警是言传身教的“大哥”,安检员是亲切体贴的“阿姨”,辅警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由于额济纳地处偏远,民警们的家最近的也在600多公里之外,经常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为了让民警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额济纳所成立了乒乓球兴趣小组,增添了许多绿色植被,盖起了蔬菜大棚,所长还时常亲自下厨给大家改善生活。每当有人过生日时,所里都会为“寿星”庆生,农历腊月,所里有三人生日相近,大家提议举办一次热闹的“集体生日”,当大家齐声唱起生日快乐歌时,一种“家”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工作之余,这里的生活没有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彼此的关心和帮助。即便是今年新入警的初任民警小侯,都很快融入了集体生活,把派出所当成了自己温馨的“第二个家”,工作和生活充满了阳光和欢笑。
马上过年了,正是春运的高峰期。因为路途遥远,额济纳所的小伙子们大都不能回家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难免的。逢年过节,所里总得有人值班,回不了家的民警们,把派出所当成自己的家,洒扫除尘、室内布置、购置年货,所里满满的都是年味儿。家乡远在甘肃的民警高伟斌说:“看到朋友圈的同学们都在晒家里的年味儿,鼻子有点酸酸的,我也想回家帮母亲除尘迎新,我也想回家跟父亲置办守岁物品,但是当所里也挂上灯笼,贴上春联,‘全家人’一起张罗着做年夜饭时,一下子就有了在家过年的感觉,特别温暖。”
虽然离家千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民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距家千里之外的派出所,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消极怠工,而是用自己朝阳般的光芒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胡杨一般的坚守鼓舞着每一个人。夕阳西下,晚霞把铁路映衬的格外悠长,全国各地,凡铁路所及均有铁路警察的身影,他们与额济纳车站派出所的民警们一样,驻扎在一条条钢轨旁,舍小家为大家,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谱写一曲曲动人的铁警赞歌。(通讯员:包头铁路公安处 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