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血性亦有诗和远方后记——“剑胆诗心”话军旅》
时间 :   2018-01-08 17:2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既然是话军旅,就得写几句话。而且,这个时候,确实有太多的话想写出来。年过半百的人啦,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军旅生涯,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来一次“小结”。那么,就从回忆写起吧。
 
                  一
        然而,一静下来,竟不知从何开始回忆。好在扳着指头一数,哦,入伍当兵竟然33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兵的历史就像是昨天一样,似乎很清晰,一幅幅画面在头脑里闪过。但其实又很模糊,更像是电影里的“蒙太奇”,切换得很快,并没有把画面留住,一晃而过的感觉。幸而2014年7月下旬回湖南双峰老家休假,刚好赶上同年入伍的战友们准备在“八一”建军节前后聚餐,组织活动的老战友闻知我回了家乡,盛情邀请我一定要参加。他们又准备出一本《战友录》,嘱我写几句话算是一个序言,几番推辞不过,也就应承了。现在一想,写的那几段作为我们那一代当兵的回忆,倒也比较贴切,也可算作自己对军旅生涯的一个回顾。现全文照录如下:
                     《战友录.序》
 
         当年入伍到广西的同乡战友决定搞一本30周年纪念名册,并嘱我给这本将来在我们战友心目中定会觉得弥足珍贵的《战友录》写几句话,我欣然答应了。
 
        30年前,我们一帮愣头愣脑的小子,带着自己最初的梦想,带着父老乡亲的嘱咐,离开湄水河滋润的家乡双峰,当兵到了美丽的广西。回首军旅,我们积极投入部队的军事训练、执勤处突和政治学习,八桂大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记录了我们成长的青春,留下了我们战斗的足迹,我们也以自己的辛劳与付出,在共和国的橄榄绿方阵中刻下了奉献的印记!我们引以自豪!
 
        30年间,我们从毛头小伙逐渐步入到了成熟的中年,这期间我们大多数人天各一方,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在这一段艰难的人生远途中互相鼓励、相与帮扶、共同前进。现如今,我们仍然继续战斗在党、政、军、工、商、学各界各业,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既平凡又不凡的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为之骄傲!
 
        30年来,我们期待在双峰这块养育了我们的沃土上,再度聚首,率性谈笑,畅敍往事,共同回忆我们火热的青春、奋斗的历程、收获的喜悦。虽然我们曾经聚少离多,但从当兵的那天开始,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相连,双峰这条“根”也永远把我们拴在了一起,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岁月逝去后留下的怀旧情愫,更是血汗凝成的战友情谊、梦魂萦绕的故土情结!我们倍加珍惜!
 
        亲爱的战友们,时光如梭,弹指瞬间,过去的日子很长,未来的生活更长。这本《战友录》是我们紧密联系的纽带,相信我们结下的战友之情一定不会随风而去,必将是积淀愈深、思念更浓、回味无穷!祝愿战友!祈福战友!
 
                         二
        当兵到部队后,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不论工作(训练)有多苦、有多累,都坚持写日记。即使是遇上比较特殊的情况没有记上,也会在事后补记回来。北京工作的18年里的日记,保存得相对完整。广西那15年的日记(包括一些重要资料),当初调北京时委托一个老战友保管,也不知现在下落如何。这一回,说起所谓的诗词来,完全是因为五年前的一次偶然——清理旧资料的过程中,竟然发现了自己入伍以来写的一些诗词,不禁欣欣然,喜不自禁啊!于是重新整理并录入电脑,还分别在2012年上半年和2015年年底,先后两次写了“自序”……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对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为着尊重历史、尊重人生、尊重自己,这两个“自序”也一字不改照录如下。
 
        序一,作于2012年4月:“翻过去(入伍以来)笔记,拾掇出若干旧体诗词(还有几副对联)。或者有向上的激情?或者有消沉的苦闷?与工作与事业有关,与生活与情感相牵。总归是心灵的一次历程,人生的一种过程。回头看看,所谓追怀,可当意气风发解,可当年少轻狂解,即使和宿之恋、觞咏之待,亦无论对错、只关真实。是为序。”
 
        序二,作于2015年12月:“去年以来,诗兴勃发。盖因工作需要,跑的地方很多,东南西北留下的足印颇广。仅去年一年,到东北、陕西、甘肃、宁夏、福建、湖南、湖北各两次,广西、江西各三次;今年以来,又四次到河北,三次到湖北,两次到山东,一次到河南、湖南、福建、安徽、广东、陕西、甘肃、宁夏。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总有想抒发点什么的冲动。又自觉还有些功底,略懂点古诗词常识,还能凑几句现代打油诗,就壮着胆子记下沿途所见所感,聊供大家一哂。再为序。”
 
                         三
        其实吟诗填词,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军人而言,“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挖空心思哼几句,是生活中一种健康、向上、积极的消遣。古人讲,“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深以为然。我一直都这样想:学是一只钻头,可以开拓知识的深井;问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疑团的大门。吟诗填词,也非得“学”与“问”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吟诗填词是一种学习新知的方式、一种积淀文化的方式、一种人生升华的方式。如此,则“处处留心皆诗词”,所谓“在山乐清净,观水悟古今”。
 
        一幅画,一句话。这都是可以引发诗兴的!2016年12月中旬我去厦门,在招待所大厅看到一幅鼓浪屿的大幅照片,蓝天碧水,澄澈空明,不禁回忆起往年多次到过厦门鼓浪屿,脑海里浮现有一次早晨爬日光岩的情景,就信手在笔记本上写道:“晨登日光岩,细闻鼓浪声。蓝天净如洗,碧海清若空。”今年3月初,路过乌鲁木齐南大门乌拉泊收费站,路边上有一巨幅广告牌,又引起我的遐想,于是作《乌拉泊》:“轻风拂过春意近,湖水泛波似浅吟。边关如画谱新曲,听唱翻作柳色新”。之后,为了感受乌拉泊古城的气势不凡、库区的烟波浩渺,又三次去实地考证。有一回乘飞机出差,在一本航空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石头文化”的文章,其中有一句“石头无言也能歌”,就把它记在脑海里了。2016年3月去杭州,在《咏飞来峰》一诗中就点化了此句,“要看古今人间事,石头无言也能歌”,其意境就显得深沉、悠远了。这一年我还四到江苏、三过徐州,徐州城内满街都是房地产广告,谓“半城青山半城湖”。遥想楚韵汉风、帝王之州,淮海决战、风云激荡,怎能不抒发几句?于是就有了“千古形胜消磨尽,英雄谈笑夕阳浮。回首目送飞鸿去,半城青山半城湖”。虽然是拟古人意、借诗人句,但也算是为徐州打了一次广告。
 
        一个地名,一样风景。2015年3月到商洛山考察,从西安往商洛的路上,有几个地名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如“万军回”、“王爬岭”等。当时就想:这些地名,可能留有历史上的某种印记,值得发思古之幽情、激咏怀之诗兴。就用地名串成了一首诗《商洛山行记》:“刘坡远眺鹰嘴岩,万军回首东龙山。王爬岭边过板桥,丹江直下入商南。”(刘坡、鹰嘴岩、万军回、东龙山、丹江、商南,均为商洛市境内地名)因商洛山区当年是李自成起义军之重要根据地,李自成在其起义的10多年间曾八进八出商洛山,又另作了一首《商洛山感怀》。2016年5月到青海,在地图上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名,叫“然去乎”。这是青海湖之南岸由西宁往拉萨路上的一个地名,不由得令我好奇心大起,这个地名也实在太有意思了。觉得自己一年内多次到青海,有这样有趣的地名、这么壮美的风光,不写首诗实在是对不住啊!《青海五月行》就这样诞生了:“西驱跨日月,重访青海湖。回望倒淌河,前问然去乎。喜见边塞美,再无戍人愁。扬鞭催战马,强军奔征途”。诗里用了“然去乎”,即取“双关”之意:既怀古,追问文成公主当年该不该去,其实从唐代起就多有质疑,甚至有人写诗讽刺让女人去“和亲”,男人们还像男人吗?又写实,我们到了这个地方,饱览了祖国西北的大好风光,也不枉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大美青海”!
 
        一段小故事,一种大情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与事迹。古罗马伟大的哲学家西塞罗这样说过:“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信乎!祖国的山山水水、人文古迹,都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文明的刻痕、未来的曙光。于是,读闻《幽兰》,能做到“一曲赏罢胸襟宽,心底平波澜。感受山水,体悟人生,归真自然”,读出了孔夫子那种才高于人、行高于人的孤独!于是,在端午节划龙舟、点艾香、品老酒、吃粽子之余,可以遥怀“倚栏凭吊、举杯品茗、曲水流觞”,看到了那个行走在历史远处“长歌赋离骚,江畔悲行吟”的伟岸身影!于是,当走过了莫高窟、麦积山,来到了洛阳城、古长安,可以生出“兴亡般般,只看长安;是无等等,历史如烟”的无限感慨,领悟到许多治乱兴衰的深刻道理,那就是,谁也不能抵挡历史前进的脚步!于是,就能联想起林则徐的壮志未酬、左宗棠的抬棺进疆,可以发出“千古英雄安在哉,怀人一叹亦断肠。祸福避趋,闽海浩茫;心忧天下,还看湖湘”的慨叹!于是,方能不畏艰难、登高长吟战士赋,不惧边远、关山万里家国情,在千锤百炼中“众里铸就铁血男,善中自有寒梅品”!于是,才可以怀古追今,在漫说往事中穿越历史风云的沧桑,在信念如铸中赓续红色血脉的基因,誓言“投身改革听召唤,强军路上永向前”!
 
                     四
        对文学尤其对诗词的偏爱,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家学渊源。年少时确也发奋,记得小时候镇上书店大凡有新书,总要被我们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文少”抢购,然后互相交流着阅看。那个时候家里兄妹多、房间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让我独占半间,我取名为“半边室”。后来老屋翻修,我为家里厅堂撰了一副对联:“诗书传家一支笔尽显一时风采;剑锋卫国两颗星辉映两垄华堂”,上联说的就是祖上文采了得的故事。前不久,为一高中学友的新居书房撰了一联:“千秋笔墨溢香远;万里云山怀寄长”,其实也是自己的一贯追求。故,军营仗剑数十年,始终文气不得脱!在与友人的交往中,常常自诩为“男人本色,军人气质,诗人情怀”,以我同学赞许的“铁汉柔情”而论,倒也可以不用过于自谦。从军以来,一直秉承忠诚向党、坚守正义、清心律己、奋发进取、行吟军旅,其忠贞不渝、担当任事、遵纪守法、甘于奉献、文以载道,均能在诗词中体现和印证。
 
        诗词里有人生。“但愿此生酬壮志,初心若始留精神”。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跑得快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坚持跑得最远。它又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考试,考我们一辈子,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必须“永远在路上”正确发挥。感悟:日新为道,不忘初心。
 
        诗词里有志向。“素有凌云志,振翅高飞翔”。抓住机会,不懈奋斗,方能成就事业。但并不是有了机会就有了一切,正如春天只赐给大地美丽的春色而并没有赐给丰硕的果实,想要有所收获,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感悟:奋斗不止,进取日盛。
 
        诗词里有读书。“秉笔辞旧迎新岁,凝就诗史著春秋”。一切的知识、观念、目标、理想,都存在于读书的过程、思考和情趣之中。故,这样的话有道理: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无边的海洋。感悟:学习广才,志以成学。
 
        诗词里有工作。“十天九夜不着家,两地三市奔波忙”。必须有恒远和执著的信念,并致力于积累专业与学识,随心所欲地恣意于繁忙而有序、辛苦又值得的工作之中,则工作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乐趣,更是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感悟:想要成功,就得用功。
 
        诗词里有生活。“樱红杨柳岸,春暖玉渊潭。一家逍遥乐,天地任笑谈”。生活就是一种感受。如果不会享受生活,就难以持续地干好工作;但又不能贪图享受,这样才不至于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别人正在进步而拉大了差距。感悟: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词里有家庭。“风雨携手同甘苦,二十四年了。日子过得踏实,这是真的好”。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和沃土。匆匆脚步,在此停驻;勃勃生机,在此迸发。要把它耕耘成温暖肥沃的流域,孕育好自己的儿女,润泽着父母及所有亲人。感悟:恩爱不亏,在远日亲。
 
        诗词里有亲情。“笑饮杨梅酒未醉,漫忆往事话犹酣”。“若问感情知多深,C.C联盟一家亲”。长沙、邵阳、娄底,北京、深圳、南宁,张掖、盐城、阿里,中国、德国、美国,在这幅温馨和美的亲情版图上,纵使岁月的风尘拂过,守望的仍然是满怀期待的深情凝望,还有那真诚陪伴的生命相依。感悟:血脉相连,余韵绵长。
 
 
        诗词里有乡恋。“双峰俏,双峰立。一似有情相对泣,不忍诉别离。”曾忆飞鸟经林去,山茶清香最难忘。故乡的青山秀水、佳木芳草,还有那少时作伴的乡党、时常盈耳的乡音、永生挂念的乡思,都是这一辈子刻骨铭心的记忆。感悟:乡土之忆,绵绵之思。
 
        诗词里有快乐。“快意塞风吟一首,溪畔桥边唱风骚”。快乐的心态,永远是奋发向上和内心丰富的源泉。因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置身于缤纷的繁华闹市还是战斗在苦寒的边塞大漠,我们都要始终保持一颗快乐、满足的心。感悟:苦中有乐,自得其乐。
 
        诗词里有未来。“归帆离帆又离岸,追梦路上好运开”。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就是我们的未来。虽然,未来有时候不是自己所能够完全掌握得住的,但任何时候都要面向未来,努力把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做得更完美。感悟:居幽思远,梦想可期。
                   
        出个集子的愿望,算是了了。“剑胆诗心”这四个字,是大哥远能(曹英武)送我的。虽然不敢当,但也愧受了。谨此:
        感谢我的亲人们对我的无限爱护!
        感谢妻子杨华莲对我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感谢大哥曹英武题字并作《剑胆诗心,家国情怀》!
        感谢同学曹苍灵作《血性亦有诗和远方》!
        感谢战友欧阳亮作《但说其人不说诗》!
        感谢我的战友为本书所作的精美设计!
        感谢所有的同事、战友、同学、乡友一直以来对我工作、学习、生活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关心!
        这,是我写在后面的话……
 
 
         (作者: 曹 众 善)
2017年12月31日于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