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份栏目
织金洞散记
时间 : 2018-01-07 10: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官寨乡,据说发现于1981年代初,因当地山民农闲时斗鸡,一只斗鸡飞逃现场,村民在山中追赶这只斗鸡才发觉这个地下特大溶洞,以此取名为打鸡洞。许是原初村民俗称的“打鸡洞”有点不雅,这溶洞又恰在织金县境内,就有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官员绣口一开,在六年后此洞开放时干脆就用了织金县的大名给它命了名。由此,“打鸡洞”便成了“织金洞”。
织金洞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然而,若从外部山体看,却是其貌不扬。毕节地区的山,远远看去多为馒头状或带状,高不过百米,由于山上多低矮灌木少高大古木,就显得既不够巍峨也不够碧翠,加上山中水流不多,看上去也少些灵气。
但是,山不在高,有洞则名。自打世人发现了这“织金洞”,那可了不得,任你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老叟儿童,当领导的还是普通群众,凡是到了这织金洞一游的,无不发出赞美、惊叹或感慨。为啥呢?因为大家都遇到了举世无双的奇观。也难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对织金洞作出这样的评价:如果你一生只想去一个洞穴,那非去被专家称之为“岩溶博物馆”的织金洞莫属了。想起了“黄山归来不看山”的感叹,若是用到游览洞穴上,也该是“织金洞外无洞天”了。
织金洞给人最突出的特征是三个字:“大、奇、全”。
“大”,是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壮阔浩荡。目前开发出来可供浏览的洞腔为6.6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米,仅为织金洞的三分之一。“奇”,是指洞内景观千姿百态,超乎想象。“全”,是指洞内景观形态丰富,汪洋恣肆。
从一个生满藤蔓的狭窄石缝走入织金洞的入口处,眼前便有一空阔有四五十米长,深约三四十米的洞穴敞开着迎接游客。虽是冬季,洞外细雨霏霏,寒意袭人,但导游却笑言,到了洞中人还会出汗呢。信步走在已开拓平展的指定游览小道中,入洞尚不足百米,眼前便呈现一高达百米、纵深约两百余米的洞穴来,那穹顶上,有人工设置的微弱光亮照着,显出无数倒挂的石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而底下则是造型各异的钟乳石杂乱地突兀着,让人震撼,随手拿着的手机便成了拍照工具。导游这就提醒大家,洞内要走两个多小时,还是不要在入口处多耽误工夫,要拍照也有的是美景。
游客就紧跟了导游往溶洞的深处走,一会就走进了四周或锥形、或弯形、或矩形、或方形、或不规则形各类造型兼备的奇石天地,大小不等的石笋、石树、石人、石兽、石仙、石妖、石河、石山、石藤、石幔、石帏、石鼓、石塔、石柱、石花、石画等等组成的这方洞穴景观,让人忍不住发出赞美和惊叹。如果说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话,此处那真叫挪眼换景,移步易趣。
据导游讲,这织金洞形成时间距今至少有两亿五千万年之遥,大自然这个魔法师,怪不得能将其雕琢得时而深邃幽远,时而简洁明快,时而长空浩渺,时而手可及顶,时而宽如苍茫大野,时而窄如深谷幽径,时而如苍穹罩顶,时而如宝盖护首,时而如戈矛林立,时而如修竹疏林,时而如攀绝崖,时而如步中庭,时而如临三清福地,时而如坐四空禅院,时而如泼墨写意,时而如工笔细描,时而豪放如大江东去,时而婉约如小桥流水,而更多的场景,则宛如一首宏大的交响曲,五音交汇,激越与舒缓、流畅与凝滞,随心所欲,难分伯仲。若要用人间的形容词来赞誉她的奇幻美妙,浩大宏阔,万千气象,那还真不好找出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倒是此时变为“啊派诗人”,还多少能表达出那种面对大美的景物才有的心境来。
如果非要形容一番织金洞给人的感觉,走着看着品味着,就像阅读金大侠缔造的武侠世界,那是一个情节精彩过一个情节,任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到头来更有武林高手胜过他一筹。这些,尚且是在导游催促下,走马观花留下的感触。
走着,看着,手机和相机的闪光灯不断地闪烁着,一队人马就这样在浩大而变化万端的织金洞里散散漫漫而又大饱着眼福,大声地惊叹,就走过了“寿星宫”“望山湖”“南天门”“广寒宫”“宴会大厅”“瑶池”,走过了“玉皇大帝”“华表”“仙鹤”“玉龙”“神女舆蛇”“掌中明珠”“擎天一柱”“三仙献瑞”等数十个滴石群落。不觉间,有丝丝凉意漫过来,这才知道已到了织金洞仅有一扇门大小的出口。在一众人依旧不绝于耳的惊叹声中,导游笑言:“欢迎诸位再次光临织金洞,大家都看见了,洞里的滴水还在不断塑造新的景观呢。”一游客趣答:“那就再等两亿五千万年再会吧!”
听此言,倒是给人以启示,大美特美如织金洞,其美就美在亿万斯年不急不躁地自我塑造中,尽管它已美得令人无法用语言描绘,可它依旧没有满足,而是一如既往地往更美的境界追求着,对它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最真实的写照。而我们人类呢,能从它亿万斯年的自我美化中,读出点什么呢?都说秀色可餐,因为在织金洞遇上了一顿饕餮盛宴,真需要我等细细消化一番。(作者 中建七局 王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