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我的人生,不悔一次拉帕游
时间 :   2017-12-26 17: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30年后,重回拉帕
公元2047年,今起三十年后的秋日,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面带微笑,兴致勃勃地在拉帕村的每一条静谧的乡村小道上慢慢走过。戴着老花镜的双眼怎么也看不够拉帕村的一草一木,绿得纯粹,红得鲜艳,黄得金灿灿。没有刻意的寻找什么人,也没有故意要体会什么滋味,就是很随意地转转、走走。
不经意地一瞥,一个似曾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眼前。揉揉双眼,视线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或许他已经不认识这个他曾经叫“姐姐”的老太太了,可“姐姐”没有忘记他。这个中年男子叫帕合尔丁,30年前他才3岁,刚开始见到他时,他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有时还往陌生人身上撒土。但他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好像在说他想和我们交朋友。于是再见面时,我们给他甜甜的糖果,脆脆的饼干和温暖的抱抱,还不时地教他几句普通话。“姐姐,你好!”就是他最早学会的一句话。从那以后,远远看见,他都会和一群小孩子追着我们问好!
 
今日,我们游拉帕
2017年12月19日的下午,阳光明媚,没有比这再适合进行“红色拉帕游”的天气了。马书记说带我们游拉帕,于是我们从村委会的驻地出发了。
走出村委会大门,是拉帕村东西走向的一条主干道,已没有年初我们来时的苍凉寂寞,街道两侧挂满了五星红旗和红灯笼,时时刻刻都是节日的景象,一路上遇见3小队的托合尼牙孜、4小队的塔西·牙木、早热木·买买提,都热情地打招呼,满脸纯朴的笑容,随处可见这样一幅幅祥和的画面。
          
(一)阿扎旦的美味小吃
一路走着看着这一年来拉帕村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也喜悦满满。张院长说到阿扎旦家去看看,看她今天面肺子做好了没有。进到她家院子就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说起来阿扎旦也不容易,一个女人带着6个孩子过日子,经济拮据得一塌糊涂。张院长和她结亲后,给她钱物的同时,还给她讲惠农政策,鼓励她树立生活的信心。这不,两个月前,她凭借自己会做维吾族传统美食的手艺,摆了小吃摊,每天都有几十元钱的收入,再加上国家给的1600多元的低保金,日子也过的很好。她以前脸上的愁容再也没有出现过,每次路过她的小吃摊都会招呼我们坐下吃。
和阿扎旦类似的群众还有几个,也都自力更生做起了小买卖,张院长还考虑给她们建造一个美食一条街,让村里的群众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吃到美味的休闲小吃,也给困难家庭谋生活找到一条出路。
 
(二)阿依夏木组织的唱《国歌》
4小队的阿依夏木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性,总是未曾开口先有笑容,每次传统节日,她都会给我们送来馓子、糖果等食物。8月10日,她过生日时,我们也带给新鲜出炉的蛋糕给她送去生日的祝福。她有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孩,艾比拜木每周一都会跟随阿依夏木参加升国旗仪式。在幼儿园里,支教老师给她教会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国歌》。如果你来拉帕,遇到的每个小朋友都会给你唱流利的《国歌》小女孩每天回家给妈妈教,阿依夏木也学会了。村里有很多大人的《国歌》都是孩子教会的。这个月是她当十户轮值长,她将学唱红色歌曲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只见她亲自当起的合唱团的指挥,一挥手一投足还很有指挥家的范儿。要说唱得最好的,理应算是70岁的老奶奶阿提汗·司迪克,认真的劲儿非年轻人可比。
近一年的时间,50次升国旗仪式,32次大型活动,200多次农民夜校,无数次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拉帕村的群众从最初的跟学,到现在融入感情地大声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讴歌。
 
(三)肉孜·艾力的大学梦
听着阿依夏木她们唱的《国歌》,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肉孜·艾力家。一群众人围在他们家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每个人的手里还都拿着一个笔记本,这也是我感到神奇的地方。按说农民种好地就可以了,用不着随手带着本子和笔。
走上前,懂汉语的肉孜·艾力给我们说:我们今天在学习十九大报告,大家正议论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大好政策。

肉孜·艾力曾是一名60年代因家里贫穷辍学的大学生。如今也只能靠几十亩土地维持生活,每次讲起他考上大学又不能完成学业的往事,老人的眼角总会湿润。肉孜·艾力说: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党和政府又把井打好了,井房就离我们家30米,一年四季可以喝上甜甜的自来水。路也在修,五星红旗、红灯笼把村子装扮得很漂亮。你们还给修建了一个又大又平的文化广场。古尔邦节在那里举办的群众运动会让群众心里乐开了花!这样的好日子,谁在捣乱就坚决打击他!
临走时,肉孜·艾力动情地说:要是我出生在这个年代就好了,我的大学一定会上完,大学梦是我一生都在做的梦。

是的,现在朴实善良的拉帕村群众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懂得感恩、听话,跟党走。

路过矗立在路边的井房,既庄严肃穆,又温暖感人。希望在引来甘甜水源的同时,也给群众带来致富奔小康的源泉。
        
(四)路灯下的开心巴郎

不是不能走快,而是不愿走得太快,因为拉帕村还有许多群众,许多风景让我们留恋。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这时我们也已走到2小队艾克木·阿克木家门前的小路上。只见5个6、7岁的小巴郎在围着一个电杆玩“电报”的游戏。我们停下脚步,看着他们,虽然我们这个年龄段不能再玩这种幼稚的游戏,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回味一下美好的童年。
只见几个小朋友都很遵守游戏规则,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但是跑再远,也不会超出明亮的路灯照射的范围。

这时艾克木·阿克木给我们说:以前村子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别说小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很少外出活动。上个月,工作队给村里安装上了路灯,晚上村子亮起来了,孩子们有了玩耍的地方,他们的童年生活会大不一样。

正说着,领头的小巴郎跑过来,一把拉住马书记的衣角,说:马书记不要走!
 
一次不悔拉帕游

村里和他一样的小孩子还有许多,他们会唱《国歌》,会很有礼貌地向你问好,还会拉着你的手表示亲热。

来到这里,整个村子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发自内心的笑容足以弥补语言的障碍,一碗自制的酸奶足以融合不同民族群众的心,一锅热腾腾的抓饭,让大家吃在了一起。
今日,酣畅淋漓的拉帕游,赛过以前每一次旅游。曾经的游山玩水,激情涌现,来得快,去得急。而今日的红色拉帕游,足以让人久久回味。
 
30年后,重游拉帕,感慨万千
就是那个银发的老太太,站在30年后的现代一片生机勃勃的拉帕村,回忆过往:奋斗过,努力过,奉献过,珍惜过,期盼过,祝福过、热爱过,困惑过,迷茫过,焦虑过……

但从没有浪费,没有遗憾,没有懊悔……

此刻她的耳边回响起: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通讯员  自治区检察院  冯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