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破解“老大难”问题村治理难题浅议
时间 :   2017-12-05 20:2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沙雅县政协办公室 文怀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驻村以来,沙雅县政协办(县第一小学)驻努尔巴克乡阿热勒村工作队结合驻村工作实践,就如何破解那种乱了才整、整了才好、走了就散的“老大难”问题村的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采取分类体检、分类定等、分类整改等措施,让一些软弱涣散等“老大难”问题村“强”起来,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转变,取得较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望闻问切分类“会诊”,细化成因“对号入座”。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从带头人队伍、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等十个方面把脉会诊,“问诊”后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原因,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比对分析,相互印证,经过梳理,查找出班子不团结、书记不得力、组织生活不正常、集体经济薄弱、宗教氛围浓厚等八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从组织建设、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工作业绩、党员群众反映五个方面设置20项正向指标及社会不稳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民主决策贯彻不到位等10项反向指标,号脉诊治软弱涣散病,列出问题清单,分类体检“画像”,分为班子软弱、管理混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突出等后进村类型,征求纪检、民政、计生、信访等部门意见,确定后进村名单,分类登记造册。因村制宜开“处方”,包村转化“强筋壮骨”。根据“会诊”情况逐一列出后进村问题清单,制定个性化“菜单式”整顿方案。坚持“党群部门包软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原则,实施“三定一包”工作法(定目标、定单位、定责任、包转化),全程记实后进村整治实绩档案,建立“三不脱钩”(不解决问题不脱钩、不发展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长效帮扶机制,做到转化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对工作难以推进、任务难以完成的村突出治“软”,采取上挂下派、跨村任职、回炉培训、顶岗锻炼等方式,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等问题,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落实村干部定期承诺考评、“两会两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制度,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对宗教氛围浓厚、社会治安复杂、矛盾纠纷多的村突出治“乱”,重点采取加强法纪法规教育、调处化解矛盾、创新警务模式等措施,理顺各方关系,切实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困难户较多的村突出治“穷”,采取落实帮扶资金、以强带弱、抱团发展、拓展增收节支渠道等方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和特色加工业,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跟踪预警定“红线”,源头预防“反弹滑坡”。为防止一些在前期已经得到整顿的村出现反弹、滑坡等现象,建立定期回访和“反弹”预警制度,制定《村级组织预警分类标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蓝、黄、红信号预警。针对村级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建设、社会稳定、党群干群关系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进行百分制量化打分,分类评定等次,进行蓝、黄、红“三色”信号预警,90分以上(含90分)等次为“好”,不预警。81-89分等次为“较好”,进行“蓝色预警”;70-80分等次为一般,进行“黄色预警”;70分以下等次为“差”,进行“红色预警”。经调查核实,问题已解决的解除预警;整改不到位或整改质量不高的,延长预警期;对预警后仍出现反弹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几点启示:一要突出以人为本,老大难问题村治理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实践中我们感到,“老大难”问题村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原因大多是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不公开不透明,缺少发展路子等。选好配强一个好班子特别是选准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前提。要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老大难”问题村治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要实行驻村干部全程负责机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帮扶指导后进基层党组织做好整顿转化工作,整顿不彻底不脱钩、不达标不脱钩。二要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为抓手,以铁的手腕净化村级党组织履职环境。针对家族、宗教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严重、导致村党组织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老大难”问题村,驻村工作队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要主动向乡(镇)党委、县有关部门请示汇报,争取支持,协助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声亮剑,对其违纪违法事项协助调查取证,找准穴位,戳其要害,进行依法惩治。同时要以增强“老大难”问题村的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此凝聚人心。三要强化长效机制保障,防止问题村“旧病”复发。“老大难”问题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必须强化领导,建立“老大难”问题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齐抓共管,实行“动态定级、动态分析、动态转化”,对完成转化的,专门成立整治跟踪问效小组,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从规范完善村级各项制度入手,力争从源头上杜绝“老大难”问题的再现,确保转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