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 沙雅县政协办公室 文怀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沙雅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针对部分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热点、难点问题,变“群众动嘴”为“干部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末梢”,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送给群众,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全员轮流走亲戚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工作好不好群众来评判。我们让全县党员干部全员轮流下沉到村,与工作队同驻村、同学习、同入户、同研判、同担责,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这个考场上接受群众考评。”县委书记秦研科如是说。
各级党组织在单位党员干部中,开展以“为什么要驻村,驻村干什么,怎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内容的主题大讨论。由村第一书记统筹,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混合编组,共同学习有关政策,人手一册《干部下沉基层工作手册》,全面走访农户,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认真填写入户走访台账记录,早晚分析研判走访情况,切实做到干部在基层下沉、问题在基层解决、成效在基层体现。
结合干部全员到村报到制度,机关党员干部分批到村,与“访惠聚”驻村干部一起开展手拉手交朋友、自选民族团结“黄金搭档”、相互拜访做客等系列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与,把“走亲戚”与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各族党员干部从小事入手与群众融情。共结对入户走访“亲戚”11491人次,各族党员干部采取结穷亲、交朋友、结对子的方式,包联1127户贫困户,定期入户拉家常,及时掌握包联户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729件。
用真情走进群众心里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得好,英雄的希望由群众实现,英雄的荣誉由群众保全。
各族党员干部心入基层,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交朋友,同群众唠唠嗑、聊家常,乐于倾听群众诉苦,在“零距离”接触中增进感情。将入户走访相关规定归纳整理为“每家每户要走到、家庭人员每人要访到、矛盾问题困难要问到、隐患危险漏洞要想到”,使广大群众冷暖有人知、疑惑有人解、心声有处诉、难事有人帮,切实做到无空白、无缝隙、无盲点。每天以双联户为单位走访入户,进行排查隐患,了解诉求,共收集群众诉求1967条,帮助开展给困难群众捡棉花等活动922场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1924次。
“为了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我们要求谁下访、谁联系、谁负责的对接服务,明确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轮流到村,与群众天天见。党员干部下沉活动刚开始时,个别机关党员干部不理解,认为自己对农村工作熟悉,对村里情况掌握,没必要天天下去走访。当我们来到村里后,除了入户,有的村民只要看到我们,就跑过来反映问题,个别不理解的干部都明白了下沉走访的意义了……”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周帅寰说。
解民忧事事有回音
在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克吉玛塔村,有一座“民心桥”,这是沙雅县委组织部2017年驻村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修建的桥。
事情还得从11月上旬说起。沙雅县委组织部2017年驻托依堡勒迪镇克其玛塔村工作队与部机关下沉干部入户走访时,一些村民反映,该村二组防渗渠上修的都是简易木桥,非常危险,不便于村民的生产生活,老人和孩子过桥非常危险,成了大家不得不每天面对的一块心病。工作队与村干部商量后,由派出单位出资,锯子、锤子、拖拉机全到位,看到工作队忙碌的身影,一些村民也自愿组成志愿服务队,不到10天时间,一座坚固宽敞的木桥建起来了。
一年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上门走访、田间地头站访、电话约访,发放干群“连心卡”、开通“民意直通车”,使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各族党员干部通过下沉到村,采取物质救助与技术扶持相结合的模式扶贫帮困,牵头举办林果业技术培训班125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9500余次,赠送培训资料、科技书籍6.7万余份,受惠群众10.4万余人次,帮助建立特色书屋197个,以唱、说、讲、演的形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民生动态、惠农政策等融入各类群体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红色影院”,放映爱国爱疆、科教文卫、民族团结等题材的优秀电影197场次。已解决群众反映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安居房建设、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问题8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