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合作社“建管用”三部曲 唱响农民增收致富主旋律
时间 :   2017-11-21 17:1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沙雅县委编办 纪厚海)沙雅县县委编办、古勒巴格镇机关驻克其克古勒巴格村工作队,结合本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多、地少、群众就业难实际,采取成立合作社、唱好“三部曲”的方式,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带领群众增产、创收见实效。
 
统筹谋划、规范建设,唱好发动群众“前奏曲”。工作队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到,克其克古勒巴格村121户248名群众家中没有耕地或耕地较少,而且部分群众家中有病人,生活条件较差,如村民米吉提·克然木儿子出车祸,腿部的钢板一直没有取出来,治疗费用需要6000元。奥斯曼·买合木提腰和腿部患有严重关节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没有固定收入,家中生活极其贫困。工作队积极探思路、找方法利用80亩连片耕地,建成大棚80座,如何有效合理运用大棚资源,解决就业问题,带领贫困群众致富,成为工作队首要工作任务。但群众对种植大棚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存在不敢种、不愿种、不想种现象,工作队以村民大会、入户走访等契机,重点对家中没有耕地的群众,采取“讲党恩、算收入”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358场次,帮助克然木·司马义、艾西丁·库提等群众打开心结,放下思想包袱,发动80户群众主动种植大棚,为成立合作社夯实群众基础;积极组织大棚种植户召开合作社股东决议会议,选出理事长1人,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各5名,聘请县资历深厚的会计1名,健全机构、规范制度,并由村委会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成立绿康农牧民合作社,将群众主要精力聚集到大棚种植中来,为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开好局、起好步。
严格监管、合理种植,唱好增产创收“进行曲”。为规范合作社管理、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决心、信心。工作队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对果蔬种植、施肥、浇水严格把关,每周组织种植大棚农户召开大棚种植知识讲座,严禁使用毒性较高的农药,所有使用农药务必到村支部备案,切实种出优质农产品,让各族群众吃上放心菜;聘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每周到大棚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现场传授大棚种植技术,并为本村培养出大棚种植能手15人。以农牧民夜校、村民大会等为契机,村委会组织本村大棚种植能手开展大棚种植技术讲解活动52场次,使大棚种植群众真正掌握种植知识,坚定发家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因依米提·克然木、司马义·依斯卡德尔等群众大量种植水萝卜,导致销售不及时,造成经济损失,工作队积极同种子销售公司取得联系,帮助群众推荐西瓜、西红柿、甜瓜、辣子、茄子等18种优良果蔬品种,不断丰富种植类目,有效解决因同一农产品种植过多,导致销售滞后难题,让各族群众在购买果蔬时有可挑选性,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
健全机构、带动就业,唱好发家致富“结尾曲”。为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工作队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配备果蔬清洗、分类、包装车间和专用配送车1辆,免费送货上门提高服务质量,使各族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果蔬,同时在克其克果蔬批发市场为本村卡伊木·库尔班等17名贫困群众,免费提供卖菜摊位,辐射带动米吉提·依米提、乃买提·赛买提等21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带领各族群众同脱贫、共致富;充分利用距离县城距离近、交通便利优势,加大大棚合作社宣传力度,制作品牌采摘箱5000余个,方便群众到大棚基地自己采摘,使各族群众在享受采摘娱乐的同时增加大棚合作社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大棚已种植各类果蔬6轮,创造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其中大棚种植能手克然木·司马义,近期利用早晨1小时时间,拉一车果蔬到园中园批发市场,销售额达到5000余元。艾西丁·库提种植西红柿、辣子、茄子等蔬菜苗圃,卖给临近村群众,每年创造经济收入净利润达到30000余元,给村民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引领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建美丽、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