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树正亲民为民风向标
时间 :   2017-11-06 08: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沙雅县政协办公室 文怀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成效是引领、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整合各类资源,重点解决好少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偏弱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基层干部考学促学等制度,用硬性规定督促基层干部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良好局面。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结合“学转促”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牢记公仆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塑造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一是抓住关键,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培养。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培训渠道及方式,分层次开展社会服务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大力实施基层干部“一人一技”工程,每名农村基层干部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辅之以经验交流、观摩考察等方式,提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提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转变基层党组织传统的服务理念。二是抓住难点,增强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处在维护稳定、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有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学会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办法,调动、引导好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基层群众“说事点”,对于群体性事件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早发现、早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突出重点,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好事等民生工程,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转换角色定位,主动服务群众。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遇到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难事不躲避。
   
二、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基层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一是坚持宣传教育制度,进一步强化干部宗旨意识。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干部作风的转变。抓廉洁奉公教育,用党纪条规教育基层干部,使他们树立公仆意识。抓基层政策法规教育,使广大干部能充分认识到哪些是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帮助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解决问题。二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蹲点联系点联系制度,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到联系点调查情况,研究问题,指导工作。推广“一线工作法”经验,真正了解农民所需所怨,从基层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引导干部把情况掌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建立便民服务制度,基层干部要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形成“一切都是群众工作,一切工作都为群众”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使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普遍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务和政务公开制度,对于存在的一些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彻底,公开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把公开栏变成群众的“明白栏”。
   
三、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密切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按照“完善制度、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工作思路,建立落实以“惠民、利民、便民、乐民”为重点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一是定期走访制度。干部是服务主体,群众是参与主体,没有干部的主动服务,没有群众的积极配合,就成了群众的“单相思”或干部的“独角戏”。基层干部至少每周深入基层、群众走访两次,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做到随时随地集思广益、沟通感情,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基层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个基层干部相对固定联系一个村或一个社区,每年拿出一定时间,驻点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三是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待群众制度。党组织书记在每天上班的“第一时间”接待群众来访,最先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工作中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务群众所需。四是完善为民服务代理制度。要以双联户为依托,大力推行“网格化”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的长效服务目标。四是要把做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处置突发事件、在一线化解矛盾等方面的能力作为基层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地设置量化标准和各测评要素的权重,对综合测评排名靠后的基层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