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北方的炕
时间 :   2017-10-27 08:0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南方习床,北人尚炕。

一到冬季,北方城市都会供暖,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炕则是必须的。
   
炕,火字旁 ,有火则暖。冬季烧炕,盘腿坐在炕上,暖暖和和,可以一天不下炕。来人访亲,也是坐到炕上,亲切但不会拘束也不会不雅。早上起来,收拾了床铺,又把被子铺开,给炕洞里添点新柴,白天不想出门了,可以待在炕上。当然,这种是纯粹的炕了,还有一种流传广的“连锅炕”,即灶台和炕连在一起,做饭时,热量和着烟气进入炕道里,而后再从烟道排出,这是连锅炕。饭做好了,炕也热了,不用单纯的去烧炕了。
    
以前,不像现在这样暖和,在北方,炕是必须的,而且一般的炕盘的都特别大,有的会占到房子的一半,进门就是炕。一家老少睡在上面,中间用木板或是帘子隔开。炕头睡的是家里的长辈或是客人,因为炕头热,炕尾相对是暖和,再者人常说“年轻人火力旺”,因此,晚辈会睡在炕尾。几床铺盖摆开,可以睡好多人。人少了顺着炕道横着睡,人多了竖着与炕道成十字睡。炕尾会修一个高台或是直接放几个箱子,上面垒几床被子,而箱子大多是女方的陪嫁之物。
    
盘炕是个技术活,好多人家会在春季或秋季农闲时节,将炕面掀开,换下破损的炕胚子,胚子大多是四四方方的,用泥巴混着麦杆倒入方形的框子里,晾在晾场上,让其风干。也不是年年都要这样,隔个两三年也可。换完后,用泥把炕面抹平,再铺上麦杆或麦皮,捂上废棉套子或用尼龙袋子,再在炕洞里填柴烧,俗语叫“呕炕”,即要把新换的胚子和炕面烘干,烘干后就可以睡人了。当然,这说的是“土炕”,现在好多人盘炕都是用砖,石板,即“砖炕”,但不管是土炕还是砖炕,都要勤掏炕洞,把炕洞里的灰烬及时清理,以免烟道不畅,烟气排不出去,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连锅炕则少了好多这样的麻烦。
    
烧炕,用玉米杆的多,麦杆的少,一是冬季了,五六月的麦杆也烧的差不多了,而玉米杆刚好派上用场,二是玉米杆子要比麦杆实,烧的时间长。烧的时候,不能见明火,不然就那一阵子烧过了,而是见到火星即可,就这样以星星之火,慢慢燃烧,也有以锯末燃烧的,锯末在炕洞里比较实在,相互之间空隙小,以星星之火烧之,取暖时间较长。烧炕就会有烟,待烟散了,人再进屋,而长时间烟熏,烟油能把墙壁熏得光亮。
    
过去,妇女生小孩,坐月子,都是在炕上,若是赶上冬季,更是离不了炕;家里老人过世也是在炕上咽气。可以说,一辈子不离炕。炕也是多数孩童的舞台,看完戏或电影,自己就在炕上学着唱,学着演,一个人或是几个相好的,就那样学着,你指点他,她又说着你。这又让炕沾染了少许文化气息。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慢慢用上了炉子,电热毯,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城里人大都住楼房了,盘炕也不方便,即使在农村,炕也不时兴了,但不管怎样,炕依然温暖在我们记忆中!(作者: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南阳油田钻井公司涧二区 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