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宝林镇纪委书记 吴兴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应尽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准脱贫是事关广大贫困地区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真正实现,更考验着我们党执政的公信力,精准脱贫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按照中央关于精准脱贫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化脱贫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脱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精准脱贫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把组织纪律挺在前面。精准脱贫是一项事关民生福祉的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需要各级党组织把组织纪律挺在前面,在行动上保持步调一致,形成“脱贫摘帽”的强大合力。在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中,要牢牢坚守组织纪律,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把廉洁纪律挺在前面。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清正廉洁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的原则底线。精准脱贫工作所涉及的资金量大、资金面广、工程项目多,各级干部要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心中的一把戒尺,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向焦裕禄、谷文昌学习,做“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不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方面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侵占,以及招投标违规、收受贿赂等问题,确保每分“救命钱”、“造血钱”都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确保“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不倒一人”。
把群众纪律挺在前面。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准脱贫,竞进小康,就是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自觉担当责任,肩负使命,争做了解群众疾苦的“知心人”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各级党员干部应该坚决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群众增添任何负担,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中去,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精准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
把工作纪律挺在前面。精准脱贫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确保各级各部门以更严的作风、更实的作为、更好的成效,把精准脱贫工作建成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纷繁复杂,开展专项治理,关键要抓好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找准主攻点,以此提高专项治理的实效性,增强精准打击的震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靠作风吃饭、靠实干取胜,真正把中央的好政策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监督执纪问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要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