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一路小跑”确保施工安全
时间 :   2017-08-03 21:0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记中建中东与中建七局迪拜派拉蒙联合项目部安全总监邱国豹
                       
清风网讯:(通讯员 中建七局 王来青)
一件左胸口袋上标明“中国建筑”字样的长袖工装,挂在简易衣架上,除了约20厘米的下摆和衣领处还有本色的“中建蓝”,其余部位已经湿透。衬衫的旁加了句提示:汗流浃背!这是笔者在今年“中伏”浏览网友动态时,在邱国豹的QQ空间里看到他晒的一张图片。此时,地处中原的郑州正暑气蒸腾,室外最高气温38度,连天的蝉鸣,更渲染了燥热的气氛,走出室外,顿觉酷暑难耐。而邱国豹,这时正在离家迢迢万里的中东国家——阿联酋饱受其首府迪拜那高达43度以上的大热天“热情似火”的拥抱呢。“这里一年有200多天的高温气候,去工地转一圈,一个多小时下来保准大汗淋漓。回到带空调的办公室,必须马上脱掉衬衫,不然,汗透的衣服经空调吹冷后贴在身上凉冰冰的,很容易得病。”邱国豹聊起那件湿透的衣服时,旷达地说道,“习惯成自然,迪拜这地方气温高,不过,我也适应了。”

今年已40出头的邱国豹,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进入建筑行业工作后,几年间就从一名工地安全管理的门外汉,成长为拥有执业资格的管理骨干。2010年底,邱国豹应聘加盟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因敬业爱岗,不仅如愿加入了党组织,还先后被公司提拔为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部经理、安全总监。

2016年10月,总承包公司承接了首个海外工程——迪拜派拉蒙酒店及住宅项目。基于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尽管邱国豹当时所担任安全总监的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项目安全监管骨干紧缺,但公司领导班子还是同意了他出征迪拜的请求,选派其担任了这个海外项目的安全总监。

怀揣一颗干好远征项目的雄心,邱国豹与同事们飞越万水千山,在迪拜一片空地上安营扎寨。眼望这片与闻名世界的阿里法塔(迪拜塔)紧邻的空旷沙地,想象着富丽堂皇的派拉蒙酒店将在包括自己在内的建设者们手中变成立体的作品,邱国豹在烤箱似的高温下更是热血沸腾。他暗暗给自己鼓劲:“人生能有几回搏,能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点贡献,趁年轻,你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想干事的人,是不愁找不到事情干的。到迪拜没几天,邱国豹就发现,此地的建筑工地,很难看到国内常见的CI文化墙、安全教育展板等展示企业文化及标准化施工管理的有关宣传图标。一向重视文化舆论宣传的邱国豹,在调研了搞施工安全宣传并不与当地民俗等有所冲突后,就及时将在工区树立安全文化墙、设置安全讲评台及制作有关宣传图标的想法向中建中东公司的项目董事许辉及项目经理高玉春作了汇报。两位领导希望他拿出具体的方案来,以便于上级审批通过。这对自嘲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邱国豹来说,无疑的是件愁人的事。然而,为了营造安全施工氛围,他还是硬着头皮当起了“总设计师”。策划,找人帮忙画大样、出三维效果图,一遍遍地修改完善,忙碌了大半月,他策划的安全文化系列宣传方案得以被上级通过。顾不得仔细品味最初收获的甜蜜,他又开始请项目部办公室联系广告公司制作展板及画面。原本想,在“高富帅”的迪拜制作些工艺简单的文化展板应是小菜一碟,不料找的广告公司所排展板,每块都要经反复修改,“内容、色差、材质哪样都不省心。”邱国豹介绍道,“更复杂的是文字,工地上有来自阿联酋、泰国、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等国的务工人员,展板上即使一句关键的宣传词语,也要分别印上英文、阿文、印地文等,必须细之又细。”尽管忙起来废寝忘食,但终于布置好了文化墙、安全讲评台,以及图文并茂的展板,且吸引了同事和外籍工友们赞赏的目光,邱国豹在来回奔波中给大家讲解时,小腿跑得发酸,口干舌燥,但舒心的笑一直挂在脸上。

“想做事情只有一个理由,不想做事有千万个理由。”邱国豹坦言,“咱主动申请出国,不尽量多做点事,既对不起领导,也对不起亲友呢。”他深知安全管理重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丰富大家的安全常识,就从仔细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入手,来为优质的施工安全监管奠定基础。针对工地上有中外五六个国别的员工一同施工的情况,邱国豹在对大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前,首先对工友们曾在别的工地受过何种安全教育培训作了详细摸底,而后,查漏补缺,重点对“三违章”(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红黄蓝绿四个安全警示色手牌的应用,安全带、灭火器的使用、脚手架规范搭设、临边及洞口防护、小型机械机具的正确操控等逐一做好演示。此外,还通过播放国内外高空坠落、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食物中毒、危险品爆炸等视频案例,安全漫画上墙等办法,让各国员工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国内做安全总监,监管意图很容易传达给员工,而在迪拜,面对好几个国家的工友,语言不通就是一大交流障碍。为尽快与大家对接,邱国豹学起了多国语言。“四十多岁的人了,学个英语也不容易,何况还有阿拉伯语、印地语啥的。我是咋快咋实用就咋学。”本着这个思路,邱国豹就先学日常用语,再重点学习安全管理方面的术语。说不准、记不住外语词汇,他就把有些词语用中文音译之后,用中文的发音来说。尽管这样发音不够标准,但辅之以肢体语言,经过八九个月的友好接触,邱国豹现已基本上能够与多国工友有效沟通。

在国内工作时,邱国豹就擅长自编“打油诗”来开展安全教育。这一招,他漂洋过海也带到了迪拜。例如,他在向同事灌输安全教育方法时就自编了这样一段:“各国语言有差距,图片教育是前提。每天班前查‘三宝’,安检一个不能少。”他还着重提醒员工:“安全生产莫侥幸,违章操作要人命。大家都是安全哨,安全隐患定除掉。”“三宝四口五临边,现场人人要把关。机械操作必按章,时时刻刻不能慌。”这些“打油诗”,尽管经翻译已不像汉语朗朗上口,但因短小易记,饱含爱意,赢得各国工友争相传诵。

“施工安全监管,来不得半点疏忽,还要常态化坚守。”邱国豹说道。在迪拜,他每天都是清晨6点40许起床,到7点10分用过早餐,7点40分左右就赶到办公地点,随之换上工作马甲,穿好劳保鞋,戴好安全帽等,上午8点前,便一准开始例行巡查。材料堆场、工人临时休息区是否有安全无隐患?工区里工人的安全帽、工作服、安全带、安全鞋、工作手套、护目镜等“武装”得是否合规?塔吊司机、信号工等是否换了新人?当天的班组干的什么活、用哪些工具、工具是否安全有效?各个班组使用的设备、材料,比如钢管、扣件、顶丝、跳板是否有缺陷?高温下工人露天作业流汗多,现场是否备足了饮用水?遇到沙尘暴天气是否有人不按规定还在临边作业、没戴安全护目镜?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邱国豹和他的同事们日常巡查的项目,“就跟吃饭一样,巡查时一项也不能少。”邱国豹说,“巡查的每个角落必须有我的脚印。一个安全员要做到腿、手、嘴、眼、脑‘五勤’。但首先是腿勤。勤到施工现场,我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才放心。”

那么,查到了安全隐患又该如何处置呢?“对工人要不厌其烦地多说服教育。”邱国豹笑着说,“安全管理有两宝、手机相机一起跑。对违章作业,安全隐患,你录了影像拍了照,他真要不够重视,处罚时也让他心服口服。”邱国豹清楚,对于违章作业和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班组或工人,给予处罚并不是终极目的,能够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也尽量给大家留下整改机会。他还注重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班组长或队长的作用。一旦下发了安全隐患整改单,就请项目工程师协同,让班组长和队长们履行安全责任进行整改,并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告知隐患类型、不整改的风险和处罚条款。各国的“兵头将尾”管理起自己的同胞来,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想叫别人认可你亲近你,那还要多为他们跑跑腿,搞好服务。”邱国豹深有感触地吐露与人相处的秘诀,“比如,甲方及监理一旦找我们商议问题,我都是一路小跑过去的。咱一定要给人家留下真诚配合的印象。工地离生活区远,咱就和领导一道想办法,给工友们争取到了午休的空调房,还让大家喝上了制冰机做成的冷饮;工友们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咱第一时间陪他看医生。这样做,他们咋能不跟咱好好配合呢。”

互聊中,笔者问邱国豹:“出国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也有些想家,常给家里报平安?”他幽默地回道:“咋能不想家,不过一忙起来就忘了想啦。我这整天一路小跑着健身,享受免费日光浴,晒得黑里透红的,可壮实,家里人见到我的照片,也放心。”说完,还补充一句:“我可是安全总监,只有照料好自己,才能去保障大家的安全呢。”

走近邱国豹,笔者才深切地感觉到,这是一位堪当大任的男儿。由于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得到甲方及合作方一致好评,今年“七一”,他被工程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