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份栏目
“孤独的胡杨”不再孤独
时间 : 2017-07-31 14:1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阿克苏地区农机局 雷磊)“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汉译为“孤独的胡杨”,是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有名的贫困村。如今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抗震房、一列列绿油油的葡萄架,大病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日益增多,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每当遇到下雨天,村民图尼亚孜·亚库普就得顶着大雨提着稀泥带着抹子上房顶,填补着房顶上大大小小的漏洞,妻子阿米乃姆·阿依丁则是忙活着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盆子都拿出来摆在屋顶漏雨的地面上,孩子热克甫·图尼亚孜、热依拉·图尼亚孜皱着眉头蹲在盆子旁边听着雨滴敲打着盆底的声音,好不刺耳,时不时指着屋顶漏雨的角落对妈妈说:“那里,那里又漏了。”2016年,村民图尼亚孜·亚库普家申请了一套80平方抗震安居房,自己请了亲戚家的年轻小伙来帮忙,除了政府补贴以外自己花了一万多元就盖好了新房,再逢下雨天,只见到两个孩子并排坐在板凳上无忧无虑地看着动画片,屋漏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村民出入大队部的几条主干道时只有两种景象,一种是车过扬尘四起,大家捂着口鼻躲上好一会,一种是泥泞坑坑洼洼,大家都沿着他人走过勉强能下脚的印迹小心翼翼前进。2015年,随着政府建设乡村道路的投入加大,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村的2条主干道被拟定为乡村泊油路建设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平时一条条泥泞小路都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昔日青涩苍白的路景被各家各户种植的雪菊和红花等新的绿化带所代替,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道路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环境带给人们的喜悦,村民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开心地驰骋在柏油路上,再也看不到捂着口鼻躲在角落的村民了。
“我最害怕的就是农田灌水。”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村管水员沙塔尔·司马义说道。每年遇到小麦夏收、冬天拾完棉花以后村民都要大面积地给农田灌水,这时候的沙塔尔·司马义最为忙碌,因为这时候主干渠水位最高,经常出现冲开缺口跑水的情况,沙塔尔·司马义必须在第一时间将缺口堵上,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及时进地。现在好了,惠民生项目给村里修建了防渗渠,配备了闸口等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存在缺口跑水的情况了,用完只需要把闸门关上就可以了,省时省力省心。
小朋友穆合丽萨·热合曼马上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因为村委会大门口建了一座漂亮的幼儿园。2017年自治区“访惠聚”项目中自治区教育厅出资为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村建设了一座双语幼儿园,计划于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村民热合曼·阿木力说:“以后我们家穆合丽萨·热合曼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太好了。”以前家长们每天早上需要将孩子送到5大队的幼儿园,距离非常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下午放学后学生们有时结伴而行走路回家,一路上各类车辆比较多,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现在幼儿园建起来以后也不耽误家长干农活的时间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回家也让家长们放心了。
物质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转变。人们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一个小农村上,而是转而将目光转移到了县城、阿克苏市甚至乌鲁木齐,一些重男轻女的老旧封建思想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各级政府精心谋划、安排部署的成效,是村民及各类驻村力量用双手共同创造的美好情景,心中不禁感慨这座村落在党领导下走过的辉煌。当然,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村这些年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各族人民奔小康社会、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决心和信心。昔日那个牙勒古孜托格拉克已经成为了历史,有了党的关怀和领导,这座“孤独的胡杨”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