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浙江嵊州:打赢“创卫之战”,建设“三个嵊州”
时间 :   2017-06-03 12:57 来源:   百灵环保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记者洪旭朝 浙江报道

百灵环保网讯,浙江省嵊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打造“实力嵊州、品质嵊州、魅力嵊州”,嵊州市发出了“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创卫宣言,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为实现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和各项成果共享的目标,嵊州市委、市政府还将卫生城市创建与其他各类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成功创建了省森林城市、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省体育强市、省示范文明城市;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省文明县市、省无违建市、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今年又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多城同创,嵊州市的四个文明建设正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协调发展,卫生城市创建水平也得到阶梯式的跨越提升!

高效创卫 打好环境攻坚战

创卫工作不仅关系一个地区的环境卫生面貌、人民健康素质,还会对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创业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的积极配合,从治水、治污、治违,再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路走来,嵊州市走得苦累,却也一路有成、收获颇丰。

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绍兴第一大河”曹娥江的上游段。然而由于日积月累的自然冲刷与污染,加上长久的挖砂行为,这条曾经被诗词盛赞的悠悠江水一度蒙尘,每年大雨来临时的洪涝灾害,都会让沿岸村民饱受其苦。

作为“五水共治”的重要一环,这条数十公里长的剡溪江,成为了嵊州治水、治污、治违的主战场之一。

去年9月,一个叫“曹娥江(剡溪江)综合治理工程”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按照“线上靓丽,点上出彩”思路整体优化设计。在水陆交界处种植水生植物,改善疏松的土质结构,净化水质。沿江右岸自然风光出众,以生态景观为主进行整治,再现秀美山河;左岸整治以文化景观为主,将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师在剡溪留下的经典古诗词和历史典故融入其中,在路线各个节点设置标识标牌讲述文人韵事。工程全长18.7公里、总投资2.7亿元,涉及嵊州北部的多个乡镇、街道。

今年,嵊州市将这个“治水”工程,提升为“景观”工程,同时取了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浪漫之名——“诗画剡溪”。剡溪的秀美面貌得以逐渐恢复,这一条千年剡溪真正蔓生诗情画意的诱人美景,成为了“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条重要旅游景观带。

环境整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城乡形象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提升。

整治城乡环境,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大整治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有力地破解了卫生城市创建中“脏、乱、差、污”治理,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改造和“六小”行业整治等大难题。近年来,嵊州市累计河道清淤195万立方米,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309公里,拆违835万平方米,“三改”803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187万平方米;淘汰燃煤小锅炉936台,关停落后污染企业30家,关停畜禽养殖场2241家;立案查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公共场所989起,责令停业停产332家,移送公安部门52件,司法起诉25起53人,公布食品安全“黑名单”企业28家。2016年,城区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增配环卫车辆147辆,提档改造公共厕所121所,拆改垃圾房456个,增设停车泊位1000余个,实施农贸市场星级改造18个。此外,还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犬类管理、渣土车运输、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并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民生”的味道一浓,环境整治的力度就更大了,镇村干部居民的支持度也更高了。在城乡环境“脏乱差”百日整治大会战、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夏季大决战等专项行动的推进下,村、镇环境面貌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37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1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84个城郊村、集镇村截污纳管工程完工,并配建了农村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等设施。2016年,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38个行政村试行垃圾分类;实施环境整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共计108个村(社区)开展创建,建成区47个村(社区)全部参与;开展“美丽乡村”提质扩面行动,建设整治提升村180个、中心村22个、精品村35个。这套“组合拳”打赢了“拆、治、归”三个大仗,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山水嵊州、诗画江南”的美景日渐显现。

升级创卫 迈向管理新高度

城市建设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创卫必然是一项长远工程,必须求长久之美,坚持久久为功。嵊州的创卫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不能靠一次次突击,更重要的是推动长效管理。为了维护创卫成果,保持创卫干劲,嵊州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推出多项长效机制,以确保创卫惠民的初衷始终不改。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实处。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将创卫工作作为重点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予以明确,并列入全市重点工作责任清单之中。在市级层面,由市爱卫办、市创卫办牵头,对创建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统筹推进;在部门、街道层面,由宣传、公安、环保、建设、交通运输、卫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负责,各自成立创建工作组织机构,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共同做好宣传发动、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在社区(村)层面,由社区(村)理出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具体落实创建工作任务。

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拳路”,同样来源于管理及组织模式的创新。嵊州市进一步明确了爱卫会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健全了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管理机制;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构建了更加科学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科学系统、长效综合的“大城管”格局。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剪刀剪到底、一把砖刀砌到底、一把闸刀拉到底”的要求,将城区市政、园林、环卫、亮化工作统一归口到建设部门进行一体化管理,今年已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成了公共空间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控系统,在原有“数字城管”基础上,升级实施“智慧城管”建设,拓展覆盖范围和管理内容,打造城市管理智能平台,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对市容环境及行业卫生管理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内容、定任务的“五定”巡查制度,公安、卫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建管等重点执法部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从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齐头并进转变的工作新格局。

未来,嵊州市将继续按照“整体规划、建管并举、注重长效”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为根本,突出硬件建设、长效管理和市民素质三大重点,不断在“巩固、深化、提高”上下功夫。“路漫漫其修远兮”,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通过加快综合环境品质、城市管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人文关怀魅力等软实力的升级,走“健康城市”发展道路,建设有嵊州特色、更高层次的“卫生城市”!

为民创卫

领导说好,不如百姓点赞。“创卫为民、创卫惠民”是卫生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卫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它让一点一滴的变化发生在老百姓身边。

自嵊州市开展创卫工作以来,便始终坚持着“创卫为民、创卫惠民”的理念。通过“12345”市长热线,以及创卫办和公安、环保、建设、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投诉平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集中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和民生实事,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创卫工作带来的实惠。上下齐心,让看似忙乱、繁杂、点多面广的创卫工作有了一根根看不见的“线”。

抓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积极推进“二铁二环三纵四横”的大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城乡公路和交通设施;加快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厂区改造拆迁,加快入城口和嵊州大道、官河路、北直街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加快剡溪江、澄谭江、长乐江三江两岸景观提升,不断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全面加强市政、园林、环卫、供排水、燃气、供电、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提升,推进二手车、建材等行业的“划行归市”,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高品质现代城市。

抓基层社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以社区建设为依托,夯实城市发展基础。按照建设平安、卫生、健康、文明“四位一体”社区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领导联系社区、机关部门与社区共建机制;推广基层治理模式改革工作,推进基层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示范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文明社区(单位)及各级卫生创建活动,实现创卫工作城乡一体、联动发展。

市民是创卫工作的参与者,又是创卫工作的评判者,更是创卫工作的受益者。为了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老百姓心中,不断引导市民形成一个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嵊州市发动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并开展了卫生创建、文明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市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

而对于嵊州城区的居民,最为期待的“福利”莫过于“美妙三公里”的落成。“美妙三公里”是嵊州市政府为提高城市品位,给市民百姓增添的一处休闲娱乐场所,它西至城南大桥、东至嵊州大桥,景观面积达到97000平方米。在景观范围内,针对不同人群活动的空间适宜性,设置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场地,如多功能大草坪、滨江看台、江滩绿道抛石、绿汇休闲街、梦想广场等,为嵊州市民打造出一个全新而又独特的滨水生活和文化体验,再现美丽诗意的“青青曹娥江”。

这盘依托着“创卫”而下的“民生大棋”,对于嵊州的城市形象建设,对于嵊州人民福祉的构建,无疑是一个多赢。居民的生活好了,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幸福底色”,而今天的嵊州,正在不断地喷涂这样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