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家风与廉政文化
时间 :   2017-05-17 18:1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宁芳)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做了官场腐败现象的面面观。其中,领导干部由于子女、配偶等身边人的影响而堕入腐败泥潭的故事引发我们深思。赵立春书记长期主政江东,其儿子赵瑞龙打着他的旗号经商敛财,常做些空手套白狼的交易,最终把父亲一起拖下水,锒铛入狱;高育良书记经不住美色诱惑,拜倒在高小凤的石榴裙下,为妻儿在港留下巨额基金,最终栽倒在钱色面前。祁同伟恋上美女商人高小琴,身为公安厅长,却成为山水集体背后的“保护伞”,最终也把自己送上了人生不归路。在这些腐败分子的背后,我们看到他们身边最亲近的家人对他们所起的反作用,由此引发家风对于廉政建设的思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大夫的人生信条,而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的。

家风是我们正衣冠的一面镜子
古代宗族社会下,遵循家国天下的治理理念,上至庙堂,下至乡野,通过树立牌坊等外在的形式,对于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家族进行表彰,达到宣传教化的作用。同时,也通过家训等形式,将这些价值观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今天人们仍时常能翻阅到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财富,谈到对于个人修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对于今天的我们一样有启示意思。

北宋名臣包拯在家中立下石碑,刻上《诫廉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苏轼一生虽仕途不顺,为任地方官却坚守清廉,在他的长子苏迈赴任时,曾送给苏迈一方砚,上刻:“以此讲道常若渴,以此发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提醒儿子当一名爱民如子、勤政廉洁的清官。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临终前他给幼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话虽简朴,却掷地有声。

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名句的范仲淹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个信条,他早年出身清贫,为官后依然清廉自持,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即使他显贵之后,亦“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曾告诫子孙:“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结婚时,他听说儿媳将饰以锦罗帷幔,立即传训其子:“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于是,儿子和媳妇便清简成婚。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也给我们树立了优秀榜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习近平母亲齐心回忆:在习近平幼时,习仲勋尽管工作繁忙,仍重视子女教育。习近平深情地回忆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他“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学父亲做人、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也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回忆起周恩来给他们的影响时说:“伯父经常教导我们家里的晚辈们,要做普通人,不做平庸事。”而伯父对她的家庭教育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一生。

父辈们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留给子孙后代的未必是物质财富和地位名誉,却是做人的准则和榜样这样无形却又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筑牢廉洁底线的“防火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古往今来的许多为官故事中,我们都能读到官员身边人对于官员本人的巨大影响。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陶母的深明大义无疑对儿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作为领导干部的“枕边人”,对于为官者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统计:2015年该网站共发布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一半以上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从薄熙来、苏荣等典型案例来看,夫妻共同腐败等现象已经引起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学界的关注。

面对金钱的诱惑,身边配偶、子女、亲属或许享受着这种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光环,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衣锦还乡”的传统观念又在许多地方根深蒂固,此时,如何处理好公与私、家与国的关系,仍是摆在每个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考题。

以优良家风推动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政建设需要长抓不懈,首先,应该认识到家庭对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家国情怀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结,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情结。我们要发挥其正面价值和作用,真正把家庭的正气、正能量通过平时的日常点滴传播影响到身边的每个人。

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其思想认识、思想觉悟可能会参差不齐。作为领导干部本人,更应该抓好清正廉洁的家风建设。主动关心身边人的思想动态,勤提醒,多打“预防针”,以身作则,为他们找准“为民、清廉”的价值坐标,减少来自家人的不当干扰;帮助身边人端正思想观念,努力通过自身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杜绝盲目攀比、贪图享乐的观念侵蚀。

树立权力是公器、权力来自于人民,只能服务于人民的牢固理想信念,把这样的观念带给身边每个人,言传身教地树立良好的家风,是廉政建设的一块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