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黄平县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将迎来大数据时代
时间 :   2017-04-27 06:5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廖尚刚/ 图文)为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程建设,将流传于民族民间面临濒危和失传的民族古籍进行科学搜集和整理,并统一录入贵州民族文化大数据平台中,4月26日,贵州黄平县组织召开民族古籍普查会议,正式启动新一轮民族古籍普查工作。
黄平县民族古籍普查工作近年来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普查工作仅仅属于试点开展,尚未正式进入深层次、广泛性的普查范畴。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和文化多样性的不断融入,目前该县许多深藏于民间里的口头文学、文献类的古籍有待深入搜集、整理成电子信息和数据库,使民间古籍在随着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而日渐消亡。为了更加广泛和全面地抢救和保护已经濒危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同时在十三五期间更好摸清地方民族古籍的家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
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团结进步,黄平县这次决定通过邀请民族民间研究专家和通过各乡镇干部队伍的力量,进行一次区域性、全面性的民族民间古籍普查。在4月26日召开的普查动员会上,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就开展古籍普查的内容、搜集范围、注意事项等还对参会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全体参会人员还与民族宗教事务局签定了《民族古籍普查任务约定书》。据了解,这次普查的范围将涵盖全县11个乡镇、180余个村,普查下限时间为1911年,重要的民族古籍也可延伸到1949年前。在未来的为期3年普查时间里,普查人员将深入全县近千个村寨走访调查,通过录音、录像、文字、数字化收录形式,对流传于民间里的各种古歌古词、理词、家谱文献、碑志、民间故事、传说、工艺、风俗习惯等进行拉网式普查后,将对有价值的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民族性、群众性、历史性的古籍作科学整理,并逐渐传入贵州省大数据平台中,这对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将发挥历史性、永久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存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