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时间 :   2017-03-17 17:1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观《永远在路上》有感
                        
 
 清风网讯:(长沙市政府研究室 机关支部专职副书记 黄熊飞)近日,室纪检组组织全室党员干部集中观看《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两部正风反腐纪实片,观后令人震惊、令人深思。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多名党员领导干部从农家子弟走向重要领导岗位,而后蜕变成贪腐罪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忘了初心、丢了敬畏、放纵贪欲而堕落。他们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自己和家人也带来了莫大的耻辱和悲伤。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民,可以造福于民;用权谋私,祸害一方。正如片中人所说,“权力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哪里有公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诱惑”。“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腐败的危险性也越大,反腐败的警惕性就要越高。华盛顿总统说过,“当我走向总统宝座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和罪犯押赴刑场的心情一样。”这说明他对权力是十分慎重的,十分敬畏的。

失去敬畏之心,就是滑向腐败的开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心存敬畏: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

感悟一:敬畏权力,为民用权、用权以公。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能以权谋私。“公生明,廉生威”。公正用权,就能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廉洁用权,就能让人心悦诚服,让人乐于跟随一起干事创业。金道铭、李春城等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当初也是有廉洁决心、有理想抱负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务的升迁、歪风邪气的熏染,产生了理想信念的动摇,接受了所谓“潜规则”而变得不可收拾。放纵的后面是万丈深渊。错以权力谋私,导致身败名裂。

感悟二:敬畏人民,以民为本,为民尽责。权力即责任。人民是权力的主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你坐在台上。”清朝知县高以永曾撰一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联生动地说明了“为官者要为民尽责,要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古人尚有如此见识,我们更要敬民爱民、为民造福。《左传》有言:“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唐太宗也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名言。如果不以人民为中心,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必然被人民所唾弃。如苏荣之流,视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家庭成为权钱交易所,最终全家人都进了牢房。

感悟三:敬畏组织,忠诚老实,接受监督。一个人的成功,一靠个人努力,二靠朋友(人才)支持,三靠组织(平台)支撑。培养一个干部不易,要感恩组织,感恩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要对党组织忠诚老实,不做损害党组织声誉的事。任何欺骗组织、对抗组织的行为都是自欺欺人、徒劳无益的。邓小平同志说过“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我们要以严明的纪律来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要自觉把纪律挺在前面,时刻遵纪守规,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是真正的关爱。要乐于接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生活。有的人一旦位高权重,就自我膨胀,漠视组织、逃避监督,最终自食苦果才醒悟:“有人监督是福,没有敢监督是祸!”

感悟四:敬畏法纪,奉公守法,严以律己。古语云:“守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遵纪守法是最好的安全。正如片中解说词所说,“党的纪律就是底线。”“底线不能破,破了收不住。”所有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纪守规开始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遵守法纪的标杆。如果漠视法纪,贪财爱色,就在自己身上安上了定时炸弹,最终会使自己走向深渊。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就是漠视法纪、自取其咎的典型。我们要警钟长鸣,自觉对标道德高线、严守法律底线、不碰纪律红线,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良知的时代先锋。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永远在路上》告诉我们:心存敬畏,是身泰家安之基、为官处事之本。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正风反腐永远在路上,修身律已也永远在路上。我一定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好的学风、作风和家风,勤政廉政,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