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 包头铁路公安处 丁晨宸 崔杰)5年前,22岁的张威从铁道警察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实现了他最初的梦想。五年后,他褪去了警校生的青涩,成为了铁路公安队伍中的青年精英。五年的时光中,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河套土地上默默扎根成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600公里,是张威和父母的距离
2012年8月,22岁的张威从河南老家来到内蒙古河套平原,成为了一名基层铁路警察。张威一个人在异乡的土地拼搏闯荡,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和稳重。张威在黄河上游,父母在黄河下游,1600公里的距离,蜿蜒的黄河将分割两地的父亲母亲系在了一起。年轻的选择没有遗憾,张威将黄河精神带到了工作中,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刚入警的小青年们都被分配到了基层沿线,张威也不例外,在杭锦后旗车站派出所,他度过了自己作为新警的第一个春运。杭锦后旗车站地处临策线,在当时仅有一列客运车通行,三天一往返,车站鲜有人流,没有互联网,张威每天能见到的也仅仅是车站的几个工作人员。正值肆意绽放青春的大好年华,却时刻被寂寞笼罩。可憨实的张威没有抱怨,他始终铭记着入警时的誓言,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2012春运的一个夜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派出所的宁静。报警电话称临策线199公里处列车撞死了好几头骆驼。凌晨三点,张威迅速起床穿戴好,跟着所长立即赶往事发地点。大坝山路太不好走,张威和所长开着车,沿着盘山小路堪堪前行,在漆黑的夜里争分夺秒。但他不觉疲惫,周身热血沸腾。行进200多公里,终于到达现场,此时已经微露曙光,张威熟练地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走访联系当地村民,很快寻找到了骆驼主人。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张威已经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了,可不知疲倦的他还依然坚持开车回所。回所已是夜深人静之时,张威打电话给父母问候平安,“你是我们的骄傲”,张威的父母自豪的说到。
300公里,是张威和妻女的距离
张威和妻子朱亚平初识于高中,两人在2011年步入了婚姻殿堂。朱亚平为支持丈夫,辞去了河南稳定的工作,来到内蒙做丈夫的贤内助,让丈夫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结婚两年,小两口喜得千金,这让张威工作更加有干劲儿。但这时候张威被分到了巴彦高勒车站派出所,好不容易团聚的两人又开始了双城生活。张威来到巴彦所后不久,面临着公安部一级派出所评定验收检查。来不及照顾还没出月子的妻子,张威就一头扎在派出所工作中。大量的台账堆积如山,他认真仔细的梳理装订,几乎每天都忙碌到凌晨1点。经过十几天的努力,终于整理完所有台账,顺利通过铁道部公安局的检查工作。回到300公里远的的家中,张威抚摸着刚出生宝宝的小脸蛋,紧紧地将妻子拥抱在怀里。这一刻,张威体会到的不单单是幸福,还有对于家庭的愧疚。
去年儿童节,女儿送给张威一张稚嫩的儿童画。纯白的画纸上,色彩鲜艳的太阳和草地,一家三口手拉着手走在一起,简单有爱。刚从单位赶回家的张威,看着女儿亲手为自己做的画,七尺男儿情难自禁,声音有些颤抖,对女儿再一次下了保证:“明年儿童节,爸爸一定陪你”。张威两周回家一次,遇到忙的时候甚至一个月不能回家。可妻子朱亚萍少有怨言,对于张威的工作总是理解和支持。朱亚萍从不后悔嫁给张威,在丈夫负重前行的路上,她一直的关切和叮咛,让张威对警察这一职业的选择更无怨无悔。
0公里,是张威和铁路公安的距离
张威来到巴彦高勒车站派出所后,成为了派出所的一名内勤民警,同时肩负起了全所的线路、消防、内保工作。张威将派出所各类信息分类录入电脑,把一百多本台帐整理的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张威更是积极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派出所的电子台帐,得到了公安部派出所等级评定小组的一致好评。
巴彦所管辖74公里铁路线,而这74公里铁道旁的小路踏满了张威的足迹。为了将74公里铁路线彻底摸清、完整录入,张威徒步踏遍了沿途的每一个桥涵,走访了周边的每一个村社,记录下了沿途的每一个坐标。巡线中,张威总是能够及时发现破碎的护网,临时加固及时上报,丝毫不留线路安全隐患。风雨飘摇,不变的是执着的守护,线路旁的道砟见证了张威的线路工作,始终如一,从未停歇。
张威努力钻研公安信息化知识,充分挖掘公安信息资源,结合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2015年,张威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2名,帮助巴彦所创造了网上追逃的历史最好成绩。一年又一年的磨练,他从来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三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获得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当选公安局十佳民警,就是最好的证明。
过去的荣誉是一种肯定,肯定他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肯定他酷暑寒冬的奔走,肯定他勤恳踏实的努力,肯定他一个青年铁警的无悔奋斗。如今的张威还是像最初一样,对铁路公安工作有着火一般的激情,对工作的事情尽职,对旅客的平安尽责。穿过鲜花,走过荆棘,张威依然继续向前奔跑,为即将到来的春运纵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