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春运路上的“红色贝雷帽”
时间 :   2017-01-18 21:4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包头铁路公安处 韩永明 崔杰)早上七点四十分,临河站安检员罗丽华快步穿过车站进站口,径直走向安检更衣室。昨天夜里,地上悄然的铺了一层的白,天就冷的变了样。扎堆的小姑娘们已经在更衣室里叽叽喳喳,罗丽华一进来,棉衣包裹的只剩了两只眼睛,人们突然的静了片刻,然后又呼的嘈杂起来。安检服上身,外面又套上新晋更换的防刺服,比起原来那一层穿了几年而又破旧褪色的薄皮,现在这套防刺服让安检队员踏实了许多。如此冷冽的时节,也可以用来防风御寒,但同时,它足足有五公斤的重量,压在瘦弱的肩膀上着实辛苦。小红翻帽,将一早奔走散下的头发一应收罗其中,再戴上那双油光铮亮的黑色皮手套,各赴岗位。与此同时,夜班的那些“黑眼圈”们姗姗而去。

    罗丽华年近五旬,是这个安检班的班长,其余的都是些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年轻“小红帽”们都亲切叫她“罗姨”。有了罗姨的坐镇,小姑娘们心里踏实了很多。安检仪器上面放着一个精巧的小钟表,那是她们轮番上阵的提示器。时针刚过八点,没有来往的列车,乘客稀少。安检室内,值机员正将双手抬至嘴边,接收着来自口腔的热气,然后再使劲的搓揉。安检门里边站着两个左手手持金属探测仪,右手随时准备进行人身检查的安检员。安检门外的一个安检员是引导员,手拿挡停牌,人多时维持秩序。其余轮空的则静享这短暂的安宁,有人直勾勾的盯着地板看,不知是被晨早的冷风冻的迷怔了,还是回想昨夜的梦。

    几番轮换,时针便过了十点钟。乘客开始陆续的进站,这一天的战争才算真正的拉开大幕。日头刚起,光束穿过站台,透过高窗洋撒进来。

    “皮箱、提包、背包、挎包都放到安检带上”,罗姨在不停地高喊。

    “请您把杯里的水喝一口”,安检员小李对着一个中年乘客说。”这水怪烫的,不就是一杯水吗,这也查吗?”中年人不满的反问到。小李耐心解释道“液体检查,这是规定。”中年人咧着嘴笑了,打开水杯,吹了吹,轻衍了一口,走掉了。小李一边忙着检查未通过的人,一边盯着他喝完。
“看一下那个红色背包,里面有一把水果刀”。安检室里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出。

    负责开包检查的安检员小董奔过来,指着一个妇女手中的红包与值机员沟通,两双眼睛,手指的比划,点头会意,确定了其判断无误。解释、登记、询问、暂存,处理完毕。

    2702次列车,十点四十五分进站站,开往呼和浩特方向。在十点半的时候,突然涌出了长队。人们慌乱的眼神,生怕误了车,再看到人愈积愈多,更加的急切。早有预料的安检们马上开双机双门疏导通过,旅客瞬间分散进入,直至再一次的空无一人。未到十一点,午餐盒饭到了,安检员们追着时间轮着吃,哪怕有一个人拖拉,就会有人吃不上饭。因为从十二点开始,将不停的有列车通过,旅客也会络绎不绝。
“注意黑色箱子里有液体!”、“那个布袋子里有菜刀”、“手提包里有发胶”……喇叭也一直没有休息,所有的危险物品都难以逃过值机员的眼睛。值机共两人,每一小时替换。站在安检门外的手检员是腿累,值机员最累的是眼睛。刚被替下来的小严站起来后有点儿眩晕,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赶紧滴了些眼药水。值机员小高继续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因为她们知道,也许一个分神就可能导致一件危险品流入车站、列车,严重威胁到旅客和列车的安全。

    忙忙碌碌,早就忘却了疲累,安检员们没有工夫盯着那个钟表看。恰是这样,时间便越细无声的快溜,时针已紧逼到四点的刻度。这时,没有列车放行,候车厅的旅客稀稀拉拉。突然,安检处置台前吵了起来,而且旅客声音的分贝越来越大。原来一旅客包内装有一把水果刀,不愿拿出。这名旅客高声质问安检员小李,“这是削水果用的,有啥危险?”小李耐心解释道,“水果刀属利器,携其进站或乘车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铁路安检规定不允许携带。”这名乘客依依不饶,“我反正不去杀人,你们凭啥不让带?”这时罗姨走过来,指着一旁的宣传板,有理有据地向乘客解释。尽管这名旅客配合将水果刀拿出,但嘴里还在对着小李念念叨叨。言语尖刻,甚至有些恶意,小李被他言语攻击有些招架不住,满脸通红,眼泪夺眶而出。这不是小李第一次承受这种委屈了,喝醉酒闹事的、不理解不配合检查的、恶语相向的,甚至还有推搡辱骂的,这让新来安检工作的小李难以承受。

    夜色慢慢来了。七点钟,安检员认真的打扫着卫生,整理登记一天中查获的危险品,开始了与另一个班的交接。脱下厚厚防刺服的安检员们如释重负,弓了一天的背终于直了起来。

    没有激动人心的时刻,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只有寻常繁杂的工作。许多 “红色贝雷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奉献着,不让任何一件危险品进站上车,与铁路公安并肩守护着旅客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