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不能虚位
时间 :   2017-01-13 09:2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至少又有17名地市市委书记或市长被查,其中有6人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及济南、合肥、洛阳、焦作、三门峡、内江、衡阳、宁波、珠海、潮州、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呼伦贝尔、铁岭、葫芦岛等市。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书记市长双双落马这一非常态现象,继续在一些城市发生。(1月12日 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然而,党政“一把手”更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其居于权力运作核心地位,岗位重要,举足轻重,群众关注,其廉洁与否影响极大,理所当然是监督的重点。回看过往,仅仅在2016年,就至少又有17名地市市委书记或市长被查,其中有6人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书记市长双双落马时有发生,这让人感慨万千又嘘唏不已。如此多的“一把手”被调查,这一方面说明执纪监督敢碰硬、动真格,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一把手”权力监督出现了虚位。“失误”严重,教训必定惨痛,要确保公共权力始终在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轨道上运行,权力监督必不能虚位更不能缺位。


  长期以来,对“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一直是个重点更是个难点。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分子来看,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一把手”,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上级组织对下级干部监督“鞭长莫及”,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下级组织对上级领导干部监督缺乏制约力,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同级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实际工作中,有些一把手习惯于搞“一言堂”,听不得不同意见,强调集中多于民主。而有的班子成员原则性不强,喜欢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对问题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领导民主意识不强了,群众观念淡薄了,有意回避监督,权力的运行过程必不够公开透明,民主监督当然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将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思想品德、作风表现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和舆论导向力。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品德好坏,作风正邪,都会多多少少影响周边同事的行为。“郡县治,天下安”。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要突出重点岗位和一把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党政“一把手”是推进各项事业兴旺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破解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是构建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如何解决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自律意识;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善制衡制度,加强权力约束;四是加大惩戒力度,督促廉洁从政。警示和引导领导干部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才能有效地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缺乏制约的权力,势必带来风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党政“一把手”一定要正确认识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并积极支持监督工作的开展,这样既可避免个人因腐败而身陷囹圄,才能避免工作出现大的失误,减少违纪违法现象的产生。(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