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份栏目
不断创新 不断奋进 一一涟源市六中风采六十年
时间 : 2016-12-06 09: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当代商报主编 宁建平 记者 廖文艺)今年10月,涟源市第六中学已建较六十周年,十月二日该校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回顾了该校六十年来是在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奋进才走到了今天,才成就了今日湘中名校的丰碑!
涟源市第六中学校园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办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严密,诚为办学育人之胜地。涟源六中自创办以来,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近5000名,其中考取北大、清华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的学生近800人。涟源六中办学60年来,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迷雾,阅尽艰辛,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娄底市重点中学"。学校先后获省"文明卫生单位",省"贯彻实施《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娄底市"文明单位",娄底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娄底市"十强校",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顾从前,涟源市市六中从梅塘完小带办初中班到梅塘公社中学,经历了带办、创建、下放、改制四个时期,到1978年止,共办初中班51个,毕业学生约2800人,高中班10个,毕业学生约400人,这些学生遍布祖国各地,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发展。1979年,涟源市开始整顿中等教育,确定区办高中,社办初中的原则,另择校址,新建梅塘中学办初中,是年11月,梅塘公社中学改名为四古区中学,只招收高中生,成为了一所普通高级中学。1979年10月,当时的涟源县委任命刘徐卿为校长兼支书,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85人参加高考,上大中专人数达38人。1987年4月,撤县改市,11月学校随之更名为"涟源市第六中学",是年3月,学校颁布《教师考核细则》,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提高学历,加强业务学习,当年高考上线23人,学校被评为市高考先进单位。1990年,大礼堂和学生食堂竣工,大大改变了学生生活条件。1991年,毛耀湘任校长后,率学校领导班子决心改变山区办学条件差、学生来源差、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局面,出举措,上台阶,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培养年轻教师。1994年,涟源六中高考上线30人,上线人数超过除涟源一中外,其它市属中学上线人数的总和,高考升学率居娄底地区第一,获市高考"特优奖",六中在涟源乃至娄底扬名,《娄底晚报》以"青山中崛起的神话"为题,报道了该校高考所取得的特大胜利。该校2001届学生陈野平(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因抢救落水少年英勇牺牲。《光明日报》来校采访,其优秀事迹经《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传诵,在全国大中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陈野平被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当代优秀大学生"称号。是年该校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三,学校评为"高考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2004年涟源籍省人大代表团来校考察,对该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994年,涟源六中搬迁新址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到2005年短短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突飞猛进,该10年中,共为高校输送人才近2000人,他们中有刘琦、刘江升、吴赛成、龙技、刘琼、吴张雄、王海林、吴尧林等100多人升入北大、清华等一流重点大学深造,有3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

涟源市六中办学60年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团结、守纪、勤奋、创新"为校训,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造就一流的人才"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实干,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中学建设成一所校风纯正,教风严谨,学风优良的湘中名校。《中国教育报》对该校的报道中充分肯定其"成果辉煌,前景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涟源市六中在梁交荣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一如既往地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涟源市六中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